山间草药虽有,但采摘不易,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李婆婆眉头紧锁,心知仅靠几名士兵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整个养伤基地的药材供给。
她思索再三,决定亲自去向古锦岩申请更多人手。
一日傍晚,她拄着拐杖走进营地指挥帐,见古锦岩正伏案思索。
她上前施了一礼,开门见山地说道:“古将军,如今药材紧缺,靠几名士兵远远不够。
若能请城中父老乡亲帮忙,定能减轻不少压力。”
古锦岩抬头看着她,略显迟疑:“如今城中也是兵力吃紧,让百姓出力,恐怕会引起不满。”
李婆婆却一笑,语气坚定:“百姓也盼着将士能活着回家,只要告知他们,我们救的是守护城池的英雄,定会有人愿意帮忙。
请将军准许我去召集一些老乡,帮忙采药。”
古锦岩思索片刻,见她态度如此坚决。
点了点头:“好。让陈猛随你一同前去,若有百姓愿帮忙,他负责护送回来。”
李婆婆带着陈猛去到城中,挨家挨户说明情况。
不少乡民听说是为救治守军,纷纷表示愿意出力。
几位老人自愿跟随李婆婆上山采药,还有一些妇女愿意帮忙晾晒、捣制草药。
两日后,一批新鲜药材和处理好的干药陆续送回营地。
李婆婆看着这一筐筐药材,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她向帮忙的乡民一一道谢:“多亏了你们的相助,这些药定能救活不少兄弟。”
回到营地后,李婆婆将新药材逐一分类存放,并在木牌上细致地记录每一份药的来源和用途。
她又加固了火塘,用陶罐将药剂熬得更为精细。
一时间,营地内的士兵们渐渐恢复了元气,重伤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古自宁来看望时,见药材区井井有条。
忍不住夸赞道:“婆婆,若非有您在,这营地怕是早已乱作一团。”
李婆婆笑着摇头:“只盼这些药材能派上用场,让更多的将士重返战场守护城池。”
张小牛接到古自宁的命令,深知伤员们体弱需要食物补充体力,而营地的物资却极为有限。
他决定想方设法,在城中搜集尽可能多的粮食,以确保每日能熬出足够的稀粥。
张小牛带着几名轻伤士兵,从营地一路走入城内废墟。
他们挨家挨户地搜寻,仔细查看残破的房屋和废弃的仓库,寻找任何残存的粮食。
每次发现一袋干粮或一把米,张小牛都会小心翼翼地装进布袋,甚至连野菜、豆类、干果也一并带走。
战乱中的赫沙城已经极为贫瘠。
为不打扰百姓,张小牛还特意从空置的粮仓中搜出一些被遗弃的粗粮。
比如糙米、陈旧的杂粮,甚至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干豆子。
回到营地,张小牛马上开始熬粥。
他在火塘上架起一只大铁锅,将搜集到的粗粮、陈米和豆类一一放入,加入大量的水。
为了让这些杂粮煮软,他先将米豆泡在水中,然后小火慢炖。
“小牛,你要留心火候,粥水不能太浓,务必让所有伤兵都能分到一些。”
古自宁的话一直回响在他耳边。
为节省粮食,张小牛不断往锅里加水,并用木勺缓缓搅拌,让米汤均匀地煮开。
火塘中的火焰跳动,锅中的稀粥逐渐煮出香味,米粒在锅中微微膨胀,汤水粘稠却不稠密,恰好适合伤员服用。
当粥煮好后,张小牛将稀粥一碗碗盛出,分发给每一位伤员。
他叮嘱大家:“你们放心,这粥虽清淡,却能暖胃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