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丁田的古代生活txt盘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搞卫生(第3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搞卫生(第3页)

轮到男狱卒们就有些抱怨了:“给他们洗个什么澡啊?”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丁田道:“卫生不好,加上人都住在一起,挤挤挨挨的,时间长了,还不得病啊?他们得病是没什么,可一般这种时候,得的都是疫病……万一是烈性的……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过。”

众人不吭声了,何止是发生过?

所有的瘟疫一旦爆发,第一个遭殃的地方就是牢房,第二才是人口聚集又脏乱

差的棚户地。

一个是关犯人的地方,一个是乞丐流浪汉聚集的地方。

反正都不是啥好地方就是了。

“何况干干净净的不好吗?我们也是在这里当差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干干净净的多好?不论是待着还是巡逻,走在青石板铺就的道上,不比一脚踩下去,能飞溅起二两脏泥强多了吗?”丁田对他们循循善诱:“再说了,府尊如果也来巡查,一看我们牢房这么干净,印象也会好很多,以后要个好处,也容易嘛。”

众人听了最后一个理由,果然精神了很多。

对啊!

这位丁司狱一来就朝府尊伸手,给他们要回了工钱,还有一些“福利”发放,虽然不多,好歹是白给的么。

于是一个个终于动了起来,人多就是好办事,厨房那边,两位厨娘找了丁田:“都烧水的话,柴可能就用的费一些了。”

“没关系,没柴我再拨款去买。”丁田道:“一定要让他们都洗干净,当然,如果我们狱卒想要洗澡的话,也能洗,有热水。”

于是,洗澡大业开始进行,丁田早已经准备好了新的被褥枕头和衣服,现在已经进入三月份了,已经有小青草冒芽了。

再说犯人们在牢房里并不出去,穿两件单衣足够保暖了,牢房里有火炕,有火墙熏着,也冷不到哪儿去。

更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旦犯人们逃跑,就穿着这样的单衣,他也跑不了多远

在东北这个地方,没有厚衣服就想往外跑,纯粹是自己找死。

除非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才有可能……。

还有配的驱虫杀跳蚤的药,也要泡在水里,将人放进去湖一涮,泡一泡……老郑叔回来,带了八个剃头匠,其中有两个是女的,正好分到女牢那边……。

他们走的时候,带走了好多头发,都是免费送给他们的,一人三十个铜板,还有十斤小米。

主要是他们宁愿要粮食,也不要铜板。

—直忙到很晚,狱卒们也都洗了个澡,丁田特意在下午的时候出去买了五十斤五花肉回来,做了个红烧肉;还有羊杂,熬个汤。

特意让厨房的人,做的大白米饭。

配上羊杂汤,所有人吃的都特别饱,也抵消了这一天的劳累。

当然,给犯人们吃的就是窝窝头配羊杂汤,都是一锅出来的。

原因是怕洗过澡后着凉,所以一人一碗羊杂汤,一条蒜茄子,两个窝窝头。

丁田乐呵呵的回到家,洗漱后倒头就睡,他今天也在牢里洗了个澡……。

监牢里的动静闹得很大,府衙里的人都听说了,但是没亲眼见到,口耳相传,丁司狱是个狠人啊,把犯人的头发都给剃了!

这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刑罚,毕竟不是出家人,就被人剃了光头……听说连体毛都被剃了!

杜知府听说了此事,当时正在喝茶,顿时就“噗”的一下子,喷了出来。

古代牢房说明

监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狱是原始人驯养野兽的(音景)槛或者岩穴,到氏族社会后,用来关押俘虏,驱使他们劳动。国家产生之后,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监狱也产生了。

最初没有“监狱”这个名字,夏朝叫“夏台”(现在河南禹县境内),是中央监狱的名称,一般叫“圍(音唤)土”。商朝监狱叫“囿(音游)里”(现在河南汤阴县东北),还叫“圉”(音雨),是甲骨文中出现的一个字,意思就是“狱”。周朝时也叫“圆”或者“囹圄”(音零雨)。

周朝的监狱圆土中关押的犯人,要在监督下进行劳动,如果能改过自新的,重罪三年后释放,中罪两年后释放,轻罪一年释放。但是释放后三年内不能被当平民对待。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监狱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此时的监狱名称也有了变化,叫做“圄”。到秦朝时,因为法律严酷,犯罪的人增多,所以监狱也比以前増加许多,郡县基本上都有监狱。同时,为了适应需要,秦律的《囚律》中有了监狱管理方面的详细规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