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永恒之钥平民怎么刷 > 第2章 布拉格的邀请(第1页)

第2章 布拉格的邀请(第1页)

第2章:布拉格的邀请

在哈佛大学那座历史悠久的桑德斯剧院内,典雅的氛围如同醇厚的陈酿,散发着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剧院的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无数精彩演讲与表演的故事。舞台中央,那座坚实的橡木讲台宛如一位庄重的老者,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者在此挥洒智慧的光芒。

此刻,叶舟教授正站在这讲台上。他身着一袭剪裁合身的深灰色西装,那沉稳的色调仿佛与周围的学术气息完美融合。他微微侧身,修长的手指轻轻搭在麦克风上,稍稍调整了一下角度,确保它处于最佳位置。随后,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座无虚席的礼堂。台下的听众们,有的是怀揣求知渴望的年轻学生,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有的是饱学之士,带着审视与思考的神情。整个礼堂里,人们的交谈声交织成一片,仿佛是一首即将奏响宏大乐章前的序曲。

傍晚时分,那柔和而温暖的光线,如同丝丝缕缕的金色丝线,透过礼堂上方的彩绘玻璃窗,轻柔地洒落在空气中。每一道光线都像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精心雕琢的作品,在空气中切割出一道道斜长而又曼妙的光柱。光柱中,无数细小的灰尘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它们在这无形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恰似那浩瀚宇宙中被神秘力量牵引的微观星系。这些光束如同灵动的画笔,在听众们的脸上勾勒出明暗交错的奇妙面具,使整个场景瞬间带上了一种超现实的仪式感,仿佛将众人带入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神秘空间。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艾萨克·牛顿只是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天才科学家,”叶舟教授的声音平静而又极具穿透力,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不需要刻意提高音量,便能清晰地抵达礼堂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听众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那我们其实只看到了这座伟大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角。事实上,牛顿花费在炼金术和神学研究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他用于那些所谓‘正统’科学研究的时间总和。”

话语落下,叶舟轻点手中的遥控器。刹那间,身后那巨大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页泛黄的手稿影像。那手稿仿佛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密码,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符号。仔细看去,有代表行星的符号,它们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诉说着宇宙的奥秘;有炼金术的独特记号,每一个都似乎隐藏着神秘的力量与转化的秘密;还有几何图形,那精确的线条与完美的比例,彰显着数学的严谨与美妙;更有大量拉丁文注释,如同忠诚的守护者,为这些符号与文字赋予更深刻的含义。这些符号在屏幕上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随着解析度的不断提高,它们愈发清晰,似乎能在人们的视网膜上留下短暂而又深刻的残影,让人不禁陷入对牛顿那神秘研究世界的无尽遐想之中。

“这是牛顿关于所罗门圣殿设计的手稿,”叶舟教授继续娓娓道来,他的右手手指随着讲解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无形的图案,仿佛在重现牛顿当年探索的轨迹,“他坚信圣殿的建筑中隐藏着神圣的几何比例,而这些比例绝非仅仅是美学上的完美体现,它们更是打开理解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牛顿认为,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比例,人们便可以窥探神的思维,这是他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有学生们抑制不住的窃窃私语,有人脸上露出深深的不解表情,似乎对牛顿的这种观点感到难以理解;但也有许多人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被这个独特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深深吸引。叶舟教授的讲座总是如此,他擅长游走在正统学术与边缘理论的微妙交界处,以一种独特而又大胆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人们忽视或遗忘的知识领域,这也正是他能够在符号学领域独树一帜、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他那跨学科的独特背景——本科期间修习物理学,深入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与奥秘;博士阶段毅然转向符号学,专注解读隐藏在各种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使他能够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知识体系,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独特的明灯,照亮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角落。

“牛顿痴迷于寻找一种‘原初智慧’——他认为在遥远的古代文明中,人们掌握了一种能够统一精神与物质、神灵与自然的伟大知识体系。”叶舟教授一边说着,一边再次切换幻灯片。此刻,展示在众人眼前的是牛顿尝试将《圣经》中描述的各种尺寸转换为神圣尺度的详细计算过程。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与公式,仿佛是牛顿在探索未知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他坚信这种知识被巧妙地编码在了古代建筑、神话以及宗教文本之中,而他自己的使命,便是破译这种神圣密码,揭开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伟大秘密。”

叶舟教授的目光再次扫过观众,不经意间,他注意到后排坐着一位与众不同的听众。那是一个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剪裁得体的西装在灯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他的面容冷峻,表情如同被雕刻一般,没有丝毫多余的情绪流露。与周围充满学术气息、或兴奋或好奇的听众们相比,他显得格格不入,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闯入的神秘访客。他专注得有些不自然,眼睛紧紧盯着叶舟教授,那眼神不像是在聆听一场精彩的讲座,更像是在执行一项严肃的观察任务。叶舟教授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但很快他便将注意力转回演讲,毕竟此刻,那些关于牛顿的神秘研究正引领着众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未知的领域。

讲座在叶舟教授精彩的讲述中缓缓推进,大约进行了一小时后,终于进入了问答环节。台下的听众们纷纷举起手,一个个充满思考与探索精神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叶舟教授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总能让提问者得到满意的答案。就在这时,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

“叶教授,”一个戴着厚眼镜的年轻女生站起身来,她的声音略显紧张,但眼中却透露出坚定的求知欲,“如果牛顿真的发现了什么‘神圣密码’,为什么他没有公开呢?为什么这些研究被隐藏了这么久?”

叶舟教授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欣赏与思考。他稍作停顿,似乎在选择着最为恰当的词语来解答这个充满深度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牛顿意识到这种知识太过危险,如果落入错误的手中,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估的灾难,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有人觉得他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完全成功地破译这个密码,所以无法将其公之于众。但我个人认为。。。”他再次停顿,目光在礼堂中缓缓扫过,仿佛在与每一位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牛顿可能发现了某些事情,某些让他宁愿将这些秘密暂时隐藏起来的事情。也许他意识到,当时的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超越时代的知识,就像雏鸟尚未丰满羽翼,无法承受高空的疾风。”

问答环节结束后,学生们带着满足与思考陆续离场。几个研究生如同追逐知识光芒的小蜜蜂,围上叶舟教授继续请教问题。叶舟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不经意间又注意到那个穿西装的男子。只见他迅速站起身来,没有像其他听众那样逗留或提问,而是脚步匆匆地离开了礼堂。叶舟教授心中的疑惑再次升起,但此刻他的注意力被学生们的问题所占据,只能暂时将这份疑惑搁置一旁。

最后,剧院渐渐空了下来,只剩下清洁工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场地。叶舟教授整理着自己的讲稿,那些纸张仿佛承载着他与牛顿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将这些古老的谜题重新装入他那精致的真皮公文包。就在这时,他不经意间注意到讲台边缘放着一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那信封的颜色略显陈旧,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静静地躺在那里,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丝好奇,因为他确定这显然不是他的东西。信封上没有寄件人信息,只简单地用精美的字体写着“叶舟教授亲启”。

他环顾四周,发现正在附近打扫的清洁工,于是礼貌地询问:“请问您看到是谁把这个放在这里的吗?”

清洁工停下手中的工作,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歉意说道:“没注意,教授。可能是什么人留下的吧,经常有人把东西忘在这里。”

叶舟教授向清洁工道谢后,轻轻拿起信封。它比看起来要重,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在暗示着里面所装之物的重要性。他下意识地捏了捏,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一本书或者一叠厚重的文件。作为一名符号学家,他本能地对细节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注意到信封的纸张质地精良,几乎达到了档案级别的标准,每一丝纹理都透露出一种精致与庄重;封口处用的不是普通的胶水,而是古老的火漆封印,印章图案复杂而精美,似乎是一个天文钟的机械结构,周围环绕着他不太熟悉的符号,这些符号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好奇心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叶舟教授小心地拆开火漆封印,那清脆的破裂声仿佛是打开神秘世界大门的前奏。他轻轻取出里面的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封信。信是用高质量的道林纸打印而成,纸张洁白如雪,质地光滑细腻。然而,格式却出奇地古朴,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的时光,带着古老时代的独特韵味。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叶舟教授:

谨代表捷克查理大学及特殊文献鉴定委员会,我们怀着无比诚挚的心情,邀请您前往布拉格,协助我们鉴定一份极为特殊的中世纪手稿。

该手稿暂定名为《光之书》LiberdeLumine,其材质非凡,宛如来自另一个神秘世界的馈赠。文字系统独特而又神秘,宛如隐藏在迷雾中的迷宫,迄今无人能够成功破译其内容,也无法准确判定其年代。您在对牛顿神秘主义手稿及非传统符号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使我们坚信您是协助解决这一学术难题的最佳人选。

随信附上部分非核心页面的复刻本及初步分析数据供您参考。这些复刻本制作精良,几乎与原件无异,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份手稿的神秘与珍贵。若您接受此邀请,我们将承担全部差旅费用,并提供每天5,000美元的研究津贴。整个鉴定过程预计需要三至五天,在这短暂而又充满挑战的时间里,您将有机会深入探索这份神秘手稿的奥秘。

由于该手稿的独特性和价值,此项目需严格保密。请您在决定前勿与外界讨论此事,如同守护一个珍贵的秘密宝藏,不让其光芒过早地泄露。

若您有意进一步了解,请使用随信附带的加密U盘中的通信程序与我们联系。所有进一步沟通必须通过加密渠道进行,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与机密,仿佛在神秘的知识世界中,我们正小心翼翼地搭建着一座与世隔绝的桥梁。

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敬礼

扬·索科尔博士查理大学特殊文献鉴定委员会**

叶舟教授扬起眉毛,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每天五千美元?这比他平常的咨询费高出数倍,如此丰厚的报酬实在令人心动。而且要求如此神秘,需要通过加么渠道沟通?这一切似乎都超出了普通学术研究的范畴,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将他引入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领域。

他继续查看信封中的其他内容。里面有一套精美的复刻本,显然是某种古老手稿的复印件。但这复刻本的复制质量极高,几乎与原件毫无差别,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符号都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那份古老手稿曾经的辉煌。纸张质感特殊,摸起来几乎像是极薄的皮革或某种他无法辨识的材料,带着一种独特的触感,仿佛是岁月赋予的特殊印记。这些复刻本还散发着淡淡的奇异香气——像是旧羊皮纸、臭氧和某种不知名香料的混合体,那香气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与那份遥远而神秘的手稿紧紧相连。

叶舟教授被这些复刻本深深吸引。上面的文字确实如信中所说,完全陌生。既非拉丁字母,也非希腊文、希伯来文或任何他熟悉的书写系统。这些符号更加几何化——完美的螺旋如同神秘的旋涡,似乎在吞噬着无尽的知识;分形图案复杂而又精妙,仿佛蕴含着宇宙万物的生长规律;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网格和多维结构,宛如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模型。有些页面完全是数学般的图表,展示着宇宙天体和微观结构的奇妙对应关系,仿佛在揭示着宏观与微观世界之间那神秘的联系,让人不禁感叹宇宙的奇妙与伟大。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符号似乎在页面上有着微妙的立体感,仿佛不是印在表面上,而是悬浮在纸张之中,随时准备跃然而出。他知道这可能是某种光学效应或特殊印刷技术的结果,但仍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和兴奋。当他长时间凝视某些符号时,它们似乎开始微微发光,并在视野边缘产生奇特的运动错觉,仿佛那些符号正在向他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息,引领他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

信封中还有一个看起来普通的黑色U盘,以及一份初步的科学分析报告。报告结果令人震惊:

·材料分析显示,“纸张”成分未知,非植物纤维或动物皮革,似乎含有某种metamaterial特性,仿佛来自一个超越现代认知的神秘领域。

·墨水分析同样无法确定成分,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耐久性和光反应特性,仿佛时间与光线都无法侵蚀它的神秘力量。

·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材料年龄在5,000至8,000年之间,但这与其中包含的天文数据相矛盾(某些星图显示的是公元1300年后的星空),仿佛这份手稿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打破了常规的历史认知。

·多光谱成像显示页面上有大量不可见信息,仅在特定光照条件下显现,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宝藏,等待着合适的光芒将其照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