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
4
月
1
日19点30,美华王国2号发射场。
肖爱国站在控制中心的玻璃观景台,指间夹着的雪茄烟雾在冷风中打了个旋。
他身后,三百名来自
17
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正盯着面前的屏幕,每个人的胸牌上都别着枚镀金徽章,刻着
“天顶星座计划”
的星轨图案。
人群里,二十出头的李薇正对着示波器调试星载传感器,她染成蜜茶色的及肩短发随着操作幅度轻轻晃动,发尾挑染的几缕银灰在冷光下格外显眼。
这是她上周刚换的发色,说是要
“给卫星入轨讨个亮色”。
“还有多久?”
肖爱国问。
控制台后的报时员推了推耳机:“陛下,距离‘天顶
-
1’火箭发射还有
30
分钟。”
“液氧甲烷推进剂加注完毕,星载通信模块自检正常。”
肖爱国忽然转身,掌心托着个丝绒盒子。
盒子打开时,里面的钻石光芒比发射场的探照灯还晃眼
——
那是十枚定制勋章,每枚背面都刻着编号,正面是缠绕着卫星的橄榄枝。
“张教授,”
他看向人群里头发花白的老人,
张教授是大华国借来的高经工程师。
在大华国发射经验丰富。
“您带领的轨道测算团队,上个月把卫星入轨误差压到了
0。3
米,比
nasa
的标准还高两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