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风起云涌鑫字开打一准确生肖 > 第456部分(第1页)

第456部分(第1页)

瓜州府衙里,李从智、李晟、卫南天,方原等将领齐聚一堂,围着地图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打通天山以北的通道,把孤悬在外的阎应元所部接回来。

李从智指着地图说道:“哈密以西是八百里戈壁碛海,人迹罕见,据走过戈壁的人所说,每走一趟戈壁滩,皆有九死一生的感觉。过了戈壁是木垒城,木垒再向西至奇台城,从奇台才有道路通往天山北面。”

郭宁看了不禁摇头道:“大军要在这个季节穿过八百里戈壁,已经是十分困难,敌人扼守戈壁另一端的木垒、奇台。我军就算能攻下,也难以守住,要打通前往天山以北的道路淡何容易。”

李晟说道:“那都佥事的意思是不管阎应元所部的死活了?”

“你这是什么话?本官不是说不管,但事实是现在无力去管。”

因为郭宁之前一直在弹劾李定国,与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现在刚获大胜,李晟等人心气正高,不免对他有些冷嘲热讽。

郭宁还算顾全大局,暂时忍下了。

李定国发话道:“不管再难,都不能坐视不管,这样吧,李晟,本督给你一千人马,全部配备步枪、震天雷,再把所有火箭溜都给你,你立即穿越戈壁滩,全力夺取木垒和奇台两城,打通前往天山以北的通道。你若能坚守住奇台城,本督再另派人马前往北庭接受阎应元所部。”

李晟没有一丝犹豫,立即抱拳答道:“末将遵令。”四字出口,他一脸决绝,这次任务之艰巨,绝不亚于阎应元的奔袭之战。

岑参在诗中曾这样描写八百里戈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这个季节要穿过八百里戈壁,已是九死一生,敌人在戈壁那边又驻有重兵防守,过去之后立即就要投入苦战。

打赢了还要靠一千人马守住奇台,其艰巨程度不用多言,恐怕最后能回来的将士不会很多。

李晟用了两天时间,做足了准备,一千士兵,一人双骑,另各配七枚震天雷、一百发子弹,还有刀一把,箭两壶。另全军配有三十部火箭溜,三百发火箭弹。

这是目前李定国所能给予的最好的装备了,一千人马在寒风中出发,隆隆地开出瓜州,地向哈密开去。

哈密已为秦军夺回。李晟在哈密补足了粮水之后,毅然杀入茫茫的戈壁。

交加的冻雪,呼啸的北风卷着沙石满地走,一千秦军在这茫茫的戈壁中,顿时变得无比的渺小;

四野穷阴凝闭,坚冰在须,风冷如刀,足以裂肤坠指。

这一千秦军无疑是悲壮的,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毅然顶风冒雪前行着。

阎应元他们在漠西生死不知,如果不是他们,就没有这次的胜利,就不可这样轻易收回瓜、沙等地,是以,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能放弃远征的同袍。

否则,今后将没有人愿意远征。

*******************(未完待续……)

第833章 合作模式

***

司农寺以自身的技术,主动向民间寻找资金,两相结合建冬季蔬菜大棚的做法,秦牧非常欣赏,连续夸赞了几回,乐得陈桂等人心花怒放。

搞科研需要很多经费,如果全靠户部拨给,会大大增加朝廷的负担;

而这些科研不可能每一项都出成果,出不了成果,申请资金时朝廷官员肯定不乐意给。

没有资金投入科研,就更出不了成果,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司农寺的做法,如果施行得好,不但可以解决自身的科研经费,甚至还有望给朝廷创收,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就在蔬菜大棚里,秦牧就忍不住感慨地对顾君恩等人说道:“在朕看来,司农寺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象管畜牧业的太仆寺,管工业科研的工部、甚至是军器监,也有很多技术可以投入民用。

这些部门以前全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如果套用司农寺的这个模式,这些部门都有可能为朝廷创造不少的收入。是非常好的开源节流的办法。”

秦牧举一反三,顾君恩听了也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光是为朝廷开源节流这么简单,各种技术迅速推向民间,对社会的进步,民生的发展,必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错,不错。”秦牧频频颔首,在后世,老美连很多军工企业都是民营的,事实已经证明,什么都由官方来投资,最终的结果总是难以为继。

还有就是大量的高尖端技术民用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民用化的结果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便技术苗子能茁壮成长,形成森林效应。

象原苏联那种发展模式。最终只能走向畸形。欲话说得好,独木难成林啊。

司农寺这个大棚,再一次让秦牧警醒,不能再走历史的老路了,不能等落后挨打之后,再痛定思痛去改正。

这些模式的推行,思想的转变,绝对比打下一个南洋更重要。

秦牧回头对难掩喜色的陈桂等人说道:“快到年了,这年终赏赐,司农寺所有官员加倍。”

仆嗵。陈桂等纷纷拜倒,齐声高呼:“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