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可以确定,秦牧是一个非常在意水师的人,他刚刚打下湖广,就迫不及待地在洞廷湖大建水师。
等打下江南。立即又重建龙江船厂。
秦牧似乎还嫌不够,杭州、温州、宁波等地也是刚刚打下来,就在官府的扶持下,兴起了造船的热潮。一个个大型造船厂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如此重视造船业,国家还没有统一。就在大造船只。
结合甘南所说的话,再看看秦国的这些大动作,秦牧的海洋意识。竟比他们这些从小在海边长大,在风浪里搏击的人还要强百倍,一种无力感漫上郑解的心头
***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金陵里百戏纷呈,热闹非凡,不过这多数是百姓自发组织的庆祝,官方组织的庆祝活动比较少。
秦王说了,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民生还急待改善,还不到庆祝的时候。不过秦王同时表示,不反对百姓自发的庆祝,百姓想要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可以量力而为。
于是乎,金陵城里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官方很平静,百姓很热闹。
由于一曲《浏阳河》在民间广为传唱,加上秦王用烟花传讯,奇袭长沙的事迹为人所津津乐道,浏阳县出产的烟花热销大秦各地,渐有花炮之乡的美誉,金陵城里每到夜晚,来自浏阳的烟花满天缩放,无比绚烂璀璨。
浏阳烟花出名之后,其他地方出产的烟花也开始假冒成浏阳烟花,以吸引顾客。这种事历来常见,本来大家都没在意。
谁知秦王听说后,竟予以了强烈谴责。
秦王说了,你可以模仿,可以学习,但是不能假冒别人的品牌,这是极为卑劣的行为,是可耻的,并号召百姓坚决抵制这种假冒商品。
这还得了?堂堂一国之主,竟然为了点假冒的烟花,发出如此强烈的谴责,很多人不理解秦王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甚至许多官员认为秦王这是吃饱了没事干,小题大作。
为此,秦王竟是不肯罢休了,当然,他并不是立即下旨查抄那些冒牌烟花,而是指使韩赞周出了一份叫“大秦时报”的报纸;
报纸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据说在宋朝就有很多小报了,但皇帝指派内宫太监总管出的报纸,这绝对是第一份。
秦王还亲自撰文,在报纸上大淡什么“知识产权”、“品牌意识”、“创新精神”等等。总之,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念都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认识到了假货对创新精神的危害。
秦王还倡导百姓积极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另外还让民众探讨成立“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多种法律的可行性;
大家有什么见解可以写成文字,拿到“大秦时报”去投稿,稿件若是被采用,还有颇为丰厚的稿费。
虽然秦牧没有明确说明官方会出**这样的法律,但他这篇文章所带来的震动却是空前的。
至少读书人认为这是一种向最高领导者进言的新渠道。
另外,秦牧这篇文章的精神也引起了社会精英们深深的思考;
明末是一个资本主义已经萌芽的时代,象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言论,黄宗羲的限制君权论的出现,实际上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有着很深的关系。
在民间,宋明理学所暴露出扼杀人性的弊端和生机勃勃的市民文化也形成了激烈冲突,逐渐失去了民众的基础。
人们开始对朱程理学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的出现,接着有大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看到了宋明理学的危害,这些人的思想都渐趋于理性,更切合实际。
这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西方。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已经不局限于儒家的学说,不再以天下老子我第一自居,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知识,翻译西方的注作。普通的知识分子,也没有将这些东西贬斥为异端邪说。
总之,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明末,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思想浪潮。
秦牧要做的就是引导这股思想浪潮不断向前,而不是象满清那样用文字狱把它抹杀掉。
而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或许正是知识分子们在摸黑探索的,比如前些日子他提出要睁眼看世界,就在民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次的文章一见报,同样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秦牧的思想看似没有完整的体系,但他选择的切入点,往往能引普遍的关注和共鸣,知识分子从这个切入点开始思索、探讨、进而完善。
这也正是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