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芽儿放眼望去,心有戚戚。这村里的泥巴房子破财不堪,有好几座屋子都已倒塌。
有村民听到了动静寻了过来,见来人面生,穿的也体面,便上前询问到要找谁。
那人说的本地方言,柳芽儿听不懂。只见胡师爷跟叽里呱啦的与那人一番交流之后,领着众人跟那村民朝一座房子走去。
那房子里住的正是河湾村的村长。村长是认得钱县丞的,见到来人先是行了礼。
也不知道钱县丞与村长说了什么,村长听后大惊,慌忙跪了下来,对着柳爹又是叽里呱啦一通。
“刘村长快快请起!”
柳爹将人扶起来,让钱胡二人作翻译,询问了一些村子里的状况。
最后得知,河湾村本是方圆百里内最大的一个村子,如今留在村里的人不足百名。
听了钱县丞的意思,村长又带人去了庄稼地里。
除了水田的种的水稻,旱地里只零星点点的种着一些蔬菜和豆类。
柳芽儿眼尖,看见一块地的角落里那似野草的植物无比熟悉。待走近一看,柳芽儿兴奋的差点拍大腿。好家伙,这不是甘蔗嘛!
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的人,竟忘了广西乃是甘蔗种植第一大省!前世每到季节,某音上全是大学生回广西砍甘蔗的段子。
柴桑的红壤种粮食生产低,种水果倒合适。只是古代的交通不便利,怕是果子还没运到地方就烂了个精光。
除了种水果,广西最适合种甘蔗。甘蔗制糖,糖在古代精贵的很。看来她这是要发啊!
“芽儿,你认识这个?”
柳芽儿回头,答道:“爹,这叫甘蔗,味甘甜。”
“小姐好见识!这的确是甘蔗,用来制作石蜜。不过这甘蔗结节多,榨不多少汁水。晒制一块石蜜需要数十根甘蔗,不划算。村里也只是偶有几户人家种来给孩子甜个嘴。”
如钱县丞所说的那般,这甘蔗全株只有半人高,枝叶茂盛,又全是结节。若不细看,只当它是丛杂草,与后世的甘蔗天差地别,用来制石蜜不划算。
柳芽儿拍了拍裙子上的土,走到她爹跟前小声说了句什么。
柳爹会意:“钱县丞,胡师爷,今日便先看到这里。打道回府!”
第64章
回到县衙的柳芽儿直奔厅堂,取出本空白的册子递给胡师爷,道:“如今主薄不在,还请劳烦胡伯呆会帮忙记录。”
胡师爷狐疑的接过册子,走到另一边去研磨。
柳爹问道:“芽儿是觉得这油菜能种?”
柳芽儿点头,又道:“红壤呈酸性,种油菜不高产。但油的日常消耗少,划出几亩地来种油菜,除了自家吃还能卖些给城里的住户,多少也算个进项。相对来说,比种麦子划算的多。”
说到这,柳芽儿心中可惜。若不是那王二家的出卖,推广全国种油菜可是一项大功!
油菜,油?吃,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