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注意到预警区都标注着“深层采矿区”的字样。“那里的地脉被破坏得太严重了。”他调出矿区地质资料,“过度开采导致地脉断层,共生菌群无法形成完整的能量循环。”
苏芮突然想起村民说过的话,十年前有三家矿业公司在华北平原进行深层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我们得去那里。”她将地质日志塞进背包,“光桥的形成需要特定的菌群环境,断层处的地脉可能需要外部干预才能重建连接。”
出发前,他们去山腰告别那株植物。凌霄轻轻摘下一片即将枯萎的花瓣,花瓣在他掌心化作金色粉末。“这是菌群的孢子。”张教授递来一个特制容器,“或许能在华北派上用场。”植物的叶片轻轻拂过苏芮的发梢,像是在无声地嘱托。
车子驶离村庄时,他们看见光桥正将能量注入田间的稻穗,沉甸甸的谷粒泛着健康的光泽。年轻助手举着相机追出来,镜头里,他们的车影与光桥、稻田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记得把华北的故事也带回来!”他的喊声被风送进车窗,混着稻花的香气。
华北平原的废弃矿区像一块巨大的伤疤,裸露的岩层在烈日下泛着灰白。凌霄将孢子粉末混入特制的营养液,通过无人机撒向断层带。苏芮在地脉能量最弱的区域安装监测装置,仪器屏幕上的红色波纹剧烈跳动,像是痛苦的呻吟。
三天后,第一批共生菌群在断层边缘扎根,却很快被残留的化学物质杀死。苏芮看着监测数据里迅速归零的绿色曲线,指尖在地质日志上划出深深的刻痕。“它们需要更强大的载体。”她忽然想起矿洞植物的超导晶体,“我们得培育出能抵抗化学污染的共生体。”
凌霄带着土壤样本赶回实验室时,发现张教授正对着显微镜发呆。镜片下,从秦岭带来的菌群正在吞噬重金属颗粒,它们的细胞膜上浮现出与矿洞植物相同的晶体结构。“它们在进化。”老教授的声音带着颤抖,“菌群和植物的基因发生了融合。”
这个发现像一道光,照亮了僵局。苏芮立刻设计出基因编辑方案,将超导晶体的基因序列植入华北本地的沙棘草中。当第一批改良沙棘苗被栽种到断层带时,紫色的花苞在第二天就绽放了,花瓣上的晶体在阳光下折射出能量波纹,所过之处,土壤里的重金属含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一个月后,华北平原的地磁异常消失了。卫星云图上,一条新的光桥从断层带延伸开来,与秦岭的光桥在版图上连成一线,像大地的血管在重新搏动。苏芮的地质日志里,“共生纪年第三十天”的页面上,贴着一张沙棘花的照片,花瓣上的露珠里,能看见缩小的光桥倒影。
回到秦岭时,正值秋收。村民们在光桥笼罩的田地里收割稻谷,金黄的稻浪里,偶尔能看见发光的稻穗,那是与地脉能量共生的新物种。年轻助手的相机里,多了孩子们在光桥上追逐嬉戏的照片,他们的笑声惊起一群飞鸟,鸟群穿过光桥时,羽毛也染上了淡淡的金光。
凌霄站在矿洞前,看着那株植物已经长得比洞口还高,根系顺着光桥蔓延到山腰,在岩石上织成金色的网络。他取出从华北带回的沙棘种子,埋在植物脚下。苏芮翻开地质日志,新的标题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地脉新章——共生纪年第一百天,光脉相连。”
共生纪年第一百五十天,一场罕见的雷暴席卷了黄土高原。苏芮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测站里,看着监测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流,眉头紧锁。光脉网络在雷电的冲击下剧烈震颤,原本稳定的金色光芒变得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能量波动幅度超过安全阈值百分之三十!”年轻助手焦急的声音在观测站里回荡,他紧握着手中的记录笔,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凌霄快步走到地质雷达屏幕前,指尖在布满裂纹的屏幕上滑动,试图捕捉光脉网络的薄弱点。“沙棘根系的超导基因正在衰减,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干扰影响了基因表达。”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眼底的红血丝见证了连续三天不眠不休的观测。
苏芮迅速翻开地质日志,哗啦啦的翻页声在紧张的气氛中显得格外清晰。“共生纪年第七十八天,沙棘与地脉能量的共振频率记录在这里。”她指着其中一页的频谱图,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弧线,“我们需要调整基因编辑方案,加入抗电磁干扰序列。”
窗外,一道惨白的闪电划破夜空,将观测站照得如同白昼。刹那间,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远处断层带上的光脉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裂痕,仿佛大地的血管被生生撕裂。
“必须立刻补充基因序列!”苏芮当机立断,抓起桌上的基因编辑设备,转身冲向观测站外。凌霄一把拉住她的手臂,将一件印有荧光条纹的防护服递了过去:“穿上这个,光脉裂痕附近的辐射强度会很高。”
暴雨如注,苏芮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山坡上,防护服的荧光条纹在黑暗中划出断断续续的光轨。沙棘林在狂风中剧烈摇晃,紫色的花朵在雷电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无数濒死的星辰。她跪倒在一株沙棘前,颤抖着将基因修复液注入根部,看着金色的光流顺着根系缓缓蔓延,心中默默祈祷。
雷暴过后,天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青紫色。苏芮趴在观测站的栏杆上,看着光脉网络重新稳定下来,金色的光芒如同融化的黄金,在大地上缓缓流淌。远处的黄土高原上,新的沙棘林正在破土而出,它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共生纪年两百天,一支国际科考队来到了秦岭。为首的白发老人看着光脉网络,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五十年前,我亲眼目睹了地脉断裂的惨剧,”他抚摸着一株发光的水稻,声音哽咽,“那时我们以为人类注定要走向灭亡,没想到……”
苏芮将最新的观测数据递给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指着屏幕上不断扩展的光脉网络,“地脉能量正在重塑地球的生态系统,我们只是找到了与它共生的方式。”
科考队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新的地脉节点,那里的冰层正在以异常的速度融化。苏芮和凌霄立刻收拾行装,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出发前,他们来到那株从矿洞里长出来的植物前,如今它已经长得参天蔽日,根系在大地上织成一张巨大的金色网络,将整个秦岭与华北平原连接在一起。
“等我们回来,”苏芮轻轻抚摸着树干,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告别,“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植物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她的话语。阳光透过叶片间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光影随着光脉的流动而缓缓移动,仿佛大地的脉搏在跳动。
南极的科考站建在一座巨大的冰山上,站在观测台上,可以看到远处冰原上纵横交错的金色光脉,它们如同大地的血管,将生命力输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苏芮看着监测屏幕上的数据,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这里的地脉能量强度是秦岭的十倍!”
凌霄正在调试一台特制的钻探设备,听到苏芮的话,他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超级能量枢纽,将地脉网络延伸到全球。”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当钻探设备深入冰层下一百米时,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监测屏幕上的数据瞬间变得一片混乱,原本稳定的光脉网络开始剧烈波动。
“不好!”苏芮看着屏幕上的能量曲线,脸色骤变,“我们触发了冰盖下的地质断层!”
巨大的冰裂缝在冰原上迅速蔓延,金色的光脉被撕裂,散发出刺眼的光芒。科考站剧烈摇晃,仿佛随时都会坠入深渊。苏芮紧紧抓住桌沿,看着窗外不断扩大的冰缝,心中一片冰凉。
“必须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凌霄的声音在摇晃中显得格外坚定,他迅速打开一个密封的金属箱,里面装着数十枚特制的种子,“这些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南极苔藓种子,它们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迅速生长,或许能修复断裂的光脉。”
苏芮接过种子,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她和凌霄穿上厚重的防寒服,冒着生命危险冲出科考站,将种子撒向那些正在扩大的冰缝中。
南极的寒风如同利刃般割在脸上,但苏芮和凌霄毫不在意。他们沿着冰缝奔跑,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冰封的大地上。当最后一枚种子被撒下时,他们已经累得几乎虚脱,瘫倒在冰原上。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些被撒下的种子在接触到地脉能量的瞬间就开始发芽,绿色的苔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开来,它们的根系深入冰层,将断裂的光脉重新连接在一起。金色的光芒顺着苔藓构成的网络缓缓流淌,那些巨大的冰缝开始慢慢愈合,仿佛大地正在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