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信箱的时候,孙镜瞧见了一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有些心不在焉,所以直到发现今天的晚报还没到,准备关上信箱门的时候,才注意到在信箱的顶上,摆着一盒蛋糕。
孙镜的信箱比别家要大许多,这是为了能放下订阅的一堆杂志而特意订制的,多半是考古类专业杂志,很厚实,并且总是挤在一起来。蛋糕盒像顶帽子一样放在信箱上,有一小半悬空着,很显眼,可他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现在被他开门关门把盒子带歪了,眼看就快掉下来。
孙镜用手扶了扶,然后取下盒子。拿在手里的感觉比意料中轻,或许是谁把蛋糕吃了一大半后随手乱放。
他打开盒盖,看见的是一只把头和脚紧紧缩进壳里的乌龟。
一只活的山龟,巴掌大小,脚爪缩得不太努力,还露了一小点在外面。
这是一位信使,在龟背上,有很新鲜的刻痕。孙镜把蛋糕盒转了个角度,使龟甲上的字正对他。
一串歪歪扭扭的古怪字符,但对孙镜来说却非常熟悉——甲骨文。
孙镜一眼就认出了后四个字,是“召乃观演”,等他又花了一会儿把第一个字认出来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
刻上这些字的人显然并不是个甲骨文专家,他在第一个字上犯了个蹩脚的错误。这个字该是这样的:。
虽然甲骨文里有许多字左右或上下结构可以互换,但这个字在以往出土的任何骨板上都没见过上下互换的写法。从做学问的严谨角度,没见过的不能生造,所以这个字当然是写错了。
这个字是“余”,“余召乃观演”。在甲骨文里,“余”的意思是我,“召”的意思是介绍,“乃”就是你,“观”是察看,“演”则是长长流淌的水。
一个外行偏偏要用甲骨文刻字,还是刻在一只活龟上,放进蛋糕盒里摆在他家信箱顶。这只能是为了引起他的好奇心。
但孙镜却不太明白,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孙镜托着盒子的手很稳,乌龟慢慢把脑袋和四肢伸了出来,试探着朝旁边爬了一小步。一角红色纸片从它的腹甲下露了出来。
孙镜一把抓起乌龟,下面是一张戏票。
三天后的一场话剧,剧名叫《泰尔》。
甲骨文里并没有指代演出的字,原来这个“演”字用的不是本义,而是今天通行的含义。
请我去看戏?孙镜琢磨着,有点意思。
很高明的手段,比起来,下午徐徐的方式显得粗糙而莽撞。他的好奇心的确被勾起来了,这个不知名的邀请者已经成功了第一步。
三天后的这场话剧,会有什么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孙镜有点期待起来。
期待总是具有神秘的负面力量,越是期待的时候,就越可能有一个完全在想象之外的东西,突兀地降临在面前。
注1:金文特指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甲骨文同出一源,并非指金国文字。
二 预言
孙镜并不经常看话剧,不过既然决定去看《泰尔》,他就在网上查了这部戏的资料。
这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话剧。传奇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这部戏本身。
这部戏出自二十世纪上半叶鼎鼎大名的作家茨威格之手,但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埋没了大半个世纪,一直到去年这部剧的德文原稿才被发现。而发现的地点,居然是在中国。确切地说,就在孙镜居住的这座城市——上海。
去年著名演员费克群因为哮喘病突发去世,他的侄子费城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部手稿。他决定把这出戏译成中文,在中国上演,并自己担纲导演和男主角。
原本这出戏应该在去年年末就上演,可是导演兼男主角费城,却在首演前失足摔进苏州河里,溺水而亡。
所以这部戏能在今天首演,经历了许多的波折。现在离首演开场,还有两个小时。
孙镜知道在戏院的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牛排馆子,慢慢踱过去,吃了午饭,差不多时间刚好。
这是一条比弄堂稍宽的狭窄小街,本该杂乱拥挤充满市井气息。不过因为此地快要拆迁,一多半的居民都迁走了,反倒有些安静。已经过了寒露,按农历是晚秋了,阳光却舒服得像在春天,让走在小街上的人多了几分悠然。
美琪大戏院就在小街那头的不远处,孙镜拖着步子往前走,心里想着,那位送信的人会在戏院的门口等着他,还是会在看戏时紧邻着坐在身边,又或者他会收到另一只驮着信的乌龟?
这样猜测的时候,他听见了一声惊叫。
这叫声是从小街那头传来的,声波已经在小街弯弯曲曲的拐角上折撞了好几次,但无比惊恐的情绪却一点都没减弱。就好像有个骑着扫帚的幽灵女巫,“呼”地从身体里一穿而过,让他情不自禁地向后微微一仰身。
隔了两秒钟,又是第二声尖叫。
空气里的安逸已经完全撕碎了。
孙镜正走到S型小街的中段,看不见发生了什么事,往前走了几步,就瞧见路边的一家烟杂店里,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女人捂着脸蹲在店口发抖,旁边的年轻女人正在小声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