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与反舰导弹阵地采用了极致的“打了就跑”的机动部署模式。
少数宝贵的导弹发射车(如“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或“道尔”-m2防空导弹系统)绝不会固定在一个阵地上。
而是在半岛内部预设了数十个经过精心伪装的发射点,通过尚能通行的公路网进行频繁的机动转移。
这些发射点可能伪装成普通的农舍废墟、巨大的干草堆、或者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阴影和植被覆盖,只有在接到命令后才会掀开伪装,露出致命的獠牙,发射后立刻转移。
SA-1824“针”式便携防空导弹小组则化整为零,分散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和关键设施周围,为指挥所、弹药库和集结地提供最直接的点防御。
所有GtI的车辆和装备,在白天都会用迷彩伪装网、砍伐的树枝和当地材料进行彻底覆盖,使其与周围的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们还会制造大量的假目标——
充气的坦克和装甲车模型、用木棍和金属丝搭建的假天线阵列、甚至模拟生火做饭的痕迹
——来吸引和浪费哈夫克宝贵的空袭弹药。
在可能的低空空袭路线上,GtI工兵们甚至利用当地茂密的树林,拉起了由坚韧树木和隐蔽钢缆组成的简易防拦索,专门用以对抗那些试图超低空突防的攻击机或巡航导弹。
“我们这里,不可能有现成的机场。”
希洛夫旅长指着一片被清理出来的、看起来像是村庄广场或大型停车场的空地解释道,“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创造。”
在整个佩列沙茨半岛上,他们建立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临时起降点(LZ),代号分别为“LZ-1”、“LZ-2”……
这些LZ可能是一片相对平整的橄榄园、葡萄园中的空地、某段笔直的乡村公路、或者被快速平整过的田野。
每次飞行任务使用不同的点,极大增加了敌人预判和打击的难度。
补给体系也分为两层:
·主接收站(1-2个):位于半岛中部最隐蔽的山谷或采石场深处,负责接收从莫斯塔尔大后方由米-817直升机运送来的“大宗”物资,如油料、整箱的弹药、大型备件等。
·前沿分发点(多个):散布在各个连级部队所在的战术方向上。由更灵活、更适合复杂地形的直-20通用直升机,从主接收站装载物资后,进行“最后一公里”的精确投送,将急需的补给直接送到分散在各个山头的GtI战斗小组手中。
米-817主要负责执行相对安全航线上的常规补给任务,以及在己方争取到有限制空权的短暂时间窗口内,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轮换或重型装备运输。
而直-20则承担着最关键、最危险、最复杂的任务,是维系这支孤军生命线的真正纽带。
参观结束时,夜幕已然降临。希洛夫旅长将他们送到了其中一处隐蔽的LZ——
一段位于两座小山之间的、经过平整的碎石地,周围布满了伪装网和警戒哨。
一架GtI的米-17直升机(米-8的改进型)已经旋翼慢车等待,其庞大的身躯在夜色中像一个蛰伏的巨兽。
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
“直升机将会把你们送回莫斯塔尔。”
旅长与他们逐一握手,他的手粗糙而有力,“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祝你们归途平安。”
露娜最后与希洛夫旅长用力地握了握手,旅长粗糙的手掌和坚定的眼神传递着无需言说的敬意与告别。
她转身,带领着深蓝、蜂医、乌鲁鲁和夜莺,依次登上了那架等待许久的米-17直升机。
机舱内弥漫着浓烈的燃油味和金属的气息。
他们找到座位,拉下厚重的安全带,咔哒一声扣紧,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冰冷的金属座椅上。
舱门缓缓关闭,最后一丝外界的光线和空气被隔绝。
随即,飞行员发出准备起飞的指令。
米-17顶部巨大的涡轴发动机开始加大功率,发出越来越尖锐的嘶鸣,很快便转化为震耳欲聋的、持续不断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瞬间充斥了整个狭窄的机舱,如同实质般压迫着耳膜,淹没了所有其他细微的声响,甚至连彼此间的呼吸都难以听清。
庞大的直升机机身开始剧烈地颤抖、共鸣,仿佛一头被唤醒的钢铁巨兽,每一颗铆钉、每一块蒙皮都在高频振动中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