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的基地参观并未停留在特种部队的光环区。
一支军队的真正韧性,往往体现在其庞大的常规力量和中层指挥体系的健康程度上。
于是,在婉拒了共进午餐的邀请后,她提出要“随机”参观一个普通步兵团的营区,进行一场“非预先安排”的视察。
这个要求让陪同的沙特将军们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紧张,但他们无法拒绝这位由王储亲自邀请的“贵宾”兼潜在的最高顾问。
车队转向,驶向基地另一片更为广阔、但相对朴素的区域。
这里的建筑不再有那种炫目的科技感,更像是标准化建造的军营宿舍、仓库和训练场。
门口的卫兵虽然同样装备着“神盾”和R-14m,但眼神中的锐利和姿态的紧绷感,似乎比特种部队那边还要弱一些。
踏入营区,一种微妙的不协调感便开始向露娜袭来。
营房内部整洁得过分,床单没有一丝褶皱,个人物品摆放得像用尺子量过,但这种整洁缺乏一种生活气息,更像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维持的样板间。
走廊里遇到的士兵们,看到一群高阶将领簇拥着一位陌生的GtI女军官,纷纷立正敬礼,动作标准,但眼神中更多的是茫然和敬畏,而非职业军人应有的沉稳与警惕。
露娜随机选择了一个连队的战术学习室。
里面,一名年轻的沙特少尉正在利用全息沙盘讲解基础的城镇清剿战术。
内容本身是GtI通用的教材,但少尉的讲解更像是在照本宣科,语言枯燥,缺乏实战案例的融入和互动。
底下的士兵们坐得笔直,但眼神飘忽,显然注意力并不集中。
当露娜突然提出一个假设性的战场突发情况——
“如果清剿过程中,主要通道被敌方预设爆炸物封锁,侧翼同时遭遇重火力伏击,通讯受到强干扰,你作为班长该如何处置?”
——时,无论是授课的少尉还是下面的士兵,都明显愣住了,场面一度陷入冷场和不知所措的沉默。
最后还是一位巴基斯坦的顾问军官赶忙上前打圆场,才勉强解围。
这种缺乏主动思考和应变能力的表现,让露娜的眉头微微皱起。
她要求查看该连队的训练日志和装备维护记录。
连队指挥官——
一位三十岁左右、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军服、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沙特上尉
——赶紧捧来几台电子终端。记录看起来完美无瑕,训练科目齐全,小时数达标,装备故障率极低。
但露娜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一眼就发现了问题:训练内容重复性极高,多是基础操练和固定流程的射击,缺乏高强度、高对抗性的综合演练和红蓝对抗。
装备维护记录则过于“干净”,尤其是对精密复杂的外骨骼系统,记录的都是一些常规保养,几乎没有关于恶劣环境下故障排查和应急维修的记录。
她随口问了几个关于外骨骼系统在不同沙尘环境下的滤波器更换周期、关节电机过载后的手动复位流程等细节问题,那位仪表堂堂的上尉额头上开始冒汗,回答得含糊其辞,最终不得不叫来一位负责技术的军士长来回答。
而那位军士长,露娜注意到,肤色明显更深。
这个细节像一根刺,扎进了露娜的心里。
她开始更加留意周围士兵的构成。
在之前的特种部队展示区,士兵们大多呈现出阿拉伯半岛本土人的面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