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这些资料之后的记者们更加的有激情了,他们就好象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开始了对李景元的研究,大到他的家族,小到他的爱好,就没有一样被记者们放过,后来实在是闹的动静有点大了,惊动了李景元的爷爷,知道自己的孙子还不想那么早就告别自由的生活,老头子才发动了自己的能力,把这些事情给压了下去。
不过老头子也不好过分的为难媒体,还是稍微松了一点劲,所以李景元就很幸运的上了第二天的报纸头条。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不光娱乐报纸上的头条是李景元的报道,就连韩国三大报纸的头版也被他给占据了。这几家报纸其实并没有去参加前一天的开机仪式,不过他们的消息渠道太多,也就在同一时间行动了起来。
《东亚日报》:在昨日的一部普通的电视剧开机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做李景元,目前18岁的他不但是首尔大学的一名普通的音乐分部的学生,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在作为学生的同时他也是首尔大学经济学部的一名客座教师。根据可靠消息证实,18岁的李景元早在他10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金融方面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成功投资了不少的企业和项目,其中包括了XXX,XXX计划,XXX项目,甚至还有一些国外的新兴高科技项目。我们不得不多,李景元确实是一个金融天才。
《中央日报》:……李景元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如此的成功,和他的天赋是分不开的,根据首尔大学校长李长茂的透露,李景元的智商高达200……。
《朝鲜日报》:……这位少年天才不光在经济上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强大的能力,在文学领域上也有着比较扎实的功底,根据MBC电视剧部门主管金东律和漫画家朴素熙的一致确认,MBC即将开拍的新剧《宫》的剧本就是由李景元一人独自改编的,另外在音乐方面,李景元也有所建树,当前正被传唱的李孝利新专辑主打歌《U-GO-GIRL》的词曲作者正是李景元这位神奇少年……
李景元的爆炸性新闻,让他一下子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读过报纸的人都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三大报纸的同时报道,就让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了,作为发行量这么大的新闻报纸,他们是不会胡乱刊登那些没有经过证实的假消息的。
而且,韩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娱乐圈虽然有着特有的ANTI压力,但是这里却没有那些明星最怕的狗仔记者。在韩国,“狗仔队”的意思就是那些随地乱丢垃圾、不讲公德的人。而且报纸的发行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印到一定量以后,发行量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因此他们的报纸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挖掘明星的**来增加发行量。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韩国没有狗仔,也就没有了刻意制造的假新闻假消息,也让报纸的内容真实性有了更大的保障。
这些报纸不光是普通民众们看到了,和李景元有关系的朋友们当然也看到了。所以从消息被暴出来之后,李景元的手机就成了热线电话了,不光是他家里的亲戚们打电话了,就连来首尔之后才认识的娱乐圈的朋友们也没少联系。
“景元啊,你小子竟然有这么多秘密,怎么都不告诉你姐姐我呢,你是不是不把我当姐姐啊。”李孝利还是一样的泼辣豪爽,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她就有点生气了,就是因为李景元隐瞒了太多消息。
听到李孝利的口气有点生气,李景元连忙认输:“孝利姐啊,谁说的我不把你当姐姐啊,这不是冤枉人么,虽然我没有主动说出来,但是你也没问啊,再说了我觉得咱们交朋友看得可不是这些啊,关键还是要姐姐你看的上我这个人嘛。要是你和我的性格合不来,估计我的资料再多你也是看不上的。”
“这到也是,不过我就是气不过你小子不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补偿我。”李孝利虽然想通了,但是还是有点小脾气,‘女王’一样的本性让她不好直接改口。
“孝利姐,你傲娇了。”
“滚,你小子想死么。算了,我挂了,等以后想到了再给你打电话,记着,你欠我一个补偿啊。”
――――――
PS:各种姿势,上天入地求支持!!!收藏推荐一概不拒。
第四十七节 让我带课?
( )李孝利的电话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除了李孝利之外,刘在石朴明秀这几个和李景元一起的《无限挑战》的成员们也都给李景元打来了电话,询问的内容基本上也就是那些,不过大家的语气就和当时录制节目的时候稍微有点不一样了。在韩国,以为职业和文化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地位差异是很明显的,李景元现在不光是具有高学历,而且还有着成功的金融事业,甚至他还拥有着老师这个在韩国地位十分高尚的职业头衔,更何况这个老师的身份还是直接挂靠在韩国的第一学府首尔大学的名下。这么样的种种身份堆到一起,让刘在石几人都稍微有了一点拘谨。
不过还好的是,李景元的嘴皮子功夫还算是不错的,经过他的开解和请求,再拿出了自己老幺的不讲理,他终于让刘在石几人重新放下了那丝谨慎,再次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要是前几天有人问刘在石的话,他会回答李景元是一个很聪明的弟弟,让哥哥很放心,要是今天再问,那么刘在石一定会说李景元是一个绝顶天才的弟弟,让哥哥很自豪。虽然心情稍微有了一点改变,不过弟弟这个词还是一样的。
处理完了和朋友们之间的事情,李景元还要应付的就是媒体了。经过了三大报纸的报道之后,报纸方面的压力小了不少,算是稍微让李景元有了点喘息的空间。可是杂志类刊物的采访请求还是接连不断的朝着S。m公司发出来,这些杂志的种类实在是太杂了,里面不光有娱乐类的,还有经济类的,甚至还有些教育类的。
在从公司传来的消息里得知有这么多的杂志想采访自己之后,李景元感到有点为难了。作为一个新手,他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接受哪些杂志的采访,要是都是同一类型的杂志还好说点,直接找上一家就可以,反正他们问的问题都差不多。可是现在摆在李景元面前的杂志种类实在是有点杂,让他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了,因为杂志类型的不同,使得他们的问题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总不可能让李景元在接受娱乐杂志采访的时候谈经济。
实在是有点摸不到门路的李景元只好再次来到了李秀满的办公室里请求帮助了:“秀满叔,你看我现在应该接受哪个杂志的采访啊?”
“要我说,都接受就好了,反正你暴光的次数越多,对我们公司来说就越好。”李秀满这也是习惯了,一般在处理其他艺人的采访时候,都是这样决定的。除了那些实在是很反面的消息之外,其他的时间,他都巴不得艺人们天天出现在新闻上。
“我可不想早死,这些杂志采访要是都接受的话,我一定会累死的。”李景元听到李秀满的回答之后就是一脑袋的黑线:“秀满叔,你的这个习惯也要改一改了,适当一点放送些对艺人们的压力。不要把他们的行程排的太满了。把他们的身体累坏了,损失的还是公司的效益啊。”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咦,不是在说你的问题么,怎么扯到其他人身上去了。”李秀满也没有把李景元的话真的太当回事。因为他和李景元其实都很清楚的知道,暴光量通告数就意味着艺人们对自身价值一种衡量标准,就算公司里给艺人们少安排一些行程,有的时候,艺人们还是会主动要求出演节目的。不光是为了钱,更多的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暴光率和影响力。
“我也知道你小子不喜欢麻烦,性子也比较懒散,要是真的让你接受所有媒体的采访,你一定会暴动的。这样,等过段时间,给你弄个联合采访好了。”李秀满准备到时候弄一个新闻发布会之类的采访,让所有的杂志和报刊记者们一次性集中在一起,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回去自己按照素材类型分别报道就是了。这样一来的话,就既能满足记者们的要求,又能让李景元得到休息了。不过稍微有一点让记者不爽的就是没有什么独家消息的可能性了。
“这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