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好了,只要磅秤上能装下的,直接一次性都能搞定。
这次有了磅秤,丰璐瑶也是非常的开心,去年的时候,都是李铁保与人抬着称,而自己在一边记账。这下好了,人工抬秤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只可惜苦了李铁保,有了磅秤,结果是他却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汤天福便是带着李永远两人背着斜挎包直接是去了县里,随后是坐上去往沿江的火车。现在坐火车的人很少,也很少有出远门的。这个时候出门都得有村部开的介绍信,而且介绍信的时间很短,超过时间,如果被公安抓住,会被当做盲流抓走的。
火车上会时不时的有卖瓜子花生的,不过汤天福与李永远两人都是带了吃的东西,而且都是带着水壶,渴了就喝自己带来的水。
“天福哥,我听说沿江市很大,是吗?”
“到底有多大,它有咱们的历城县大吗?”
对于一个没有出过远门的人来说,问这种问题很正常。结果是坐在两人对面的一对城里人,是撇着嘴看了一眼汤天福与李永远二人,脸上现出瞧不起的表情。
“没见识!”
男的叫方宝林,女的叫毕秀芝,都是沿江钢铁厂的正式职工,放年假,来历城县是串亲戚来的。结果是这句话被汤天福给听见了,轻笑了一下说道,
“怎么说呢!”
“沿江市不算太大,不过可要比历城县大很多,有四个历城县那样大吧!也分了四个区,东湖,西湖,龙湾与天华区,市政府就在天华区。”
“十七年前才被定为江省的省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国家有很多的钢材都是由沿江这里运往全国的。”
“而且这里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在沿江钢铁厂上班的。现在的工资应该是四十块钱一个月吧,也没有很多,好像还没有你挣得多呢!”
这样说完,李永远心里很高兴,原来自己的收入水平已经是比城里人还多了,这么说来,只要是自己好好干,超过城里人不在话下。
结果是坐在对面的夫妇二人又是撇了撇嘴,轻笑了一下说道,
“真能说大话,看你们俩只不过是两个农民,竟然是说挣的钱比钢铁厂的正式工人还多,真的是好笑!”
“你知不知道,现在你们县城的生活水平,跟我们沿江市都没法比,更不要说是你们两个农村人了!”
呃…!
李永远看着眼前的两个穿着很体面的中年夫妇,一眼就能认出来是城里人。听着说话的语气,好像是沿江市的人。
不过汤天福却是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钢铁厂的工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还真的看不上他们,好好的钢铁厂,进入九十年代的时候,生生被他们这些人给泡黄了。
“我猜你们两位同志肯定是瞧不起我们农村人,认为我们这种人只会在土里刨食,一年满打满算也是赚不了几个钱的。对吧?”
“不过你们猜错了!”
“我们村现在在大队长与村支书的带领下,去年的工分达到了一毛多钱。”
“而且我们每家每户都开始种蔬菜,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几十块钱之间,平均到每个人的身上,也都有二十多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工分,这一个人也得是四五十块钱,不比你们正式职工挣得少吧?”
结果是这时的方宝林与毕秀芝俩人都是很吃惊,在钢铁厂这么好的企业上班,一个月才四十多块钱,结果是现在一个农民一个也是能赚到了四五十快块钱了…?
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不过俩人对于汤天福说的话多数是不信的,一个生产队的工分能够达到一毛多钱,这是在开玩笑!
此时的两人都撇着嘴,对于汤天福说的话是一句也不相信的。可是当看见汤天福的手腕子戴着的手表时候,夫妻二人是一下子愣了一下,因为这个时代人,可不都是所有人都戴得起手表的,就夫妻二人而言,也只是方宝林腕子上戴着手表,这还是自己家里面,唯一一块手表。看着汤天福的手表不经意间露出来的时候,为了显摆自己也有手表,还特意的把自己的衣袖往上撸了一下。
对于汤天福说的这些,方宝林与毕秀芝两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农村人自己见得多了。因为亲戚家就是农村人,生活穷得很,吃的是苞米面饼子,满脸的穷酸样,一年的那点工分钱,还不够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呢!如果家庭负担重的,还得向生产队倒挂。穷一点的地方,几乎家家都是倒挂户。历城县土地肥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要比某些地方富裕一点。可也绝对不可能达到一毛多钱一个工分的。
所以,就仅凭这一点,方宝林与毕秀芝两人就断定汤天福是在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