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食堂,程棉朗显然也有几分忧虑。
不过她和苏苏不一样,建食堂的困难她是考虑到了的,所以她也不会想到先借用隔壁的食堂。
虽然条件艰苦一点,但也不是不能克服。
但那是没钱的条件下。
一旦有了钱,谁想让自己的娃娃们饿着?
她的女孩们只是命不好,出生在山沟沟里,从小就被一群无知愚昧的人围追堵截,但并不代表她们就低人一等。
她们可以吃苦,但不是必须吃苦。
所以每次有钱了,程棉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女孩们的生活。
都说衣食住行。
但其实“衣”是最可以将就的。
“住”么,最重要,所以最先就解决了。不算好,但起码不是草屋破棚子,能遮风挡雨,没必要花钱去翻新。
“行”对她们目前来说则用不上。
那就只剩下“食”了。
其实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学习资料。但这部分的钱,一直在预算里,所以不太担心。
另外就是老师的薪资了。
这一点,程棉朗是有愧疚的,她知道自己有时候是有点道德绑架了,所以也一直做好着老师、职工们会离开的准备。
但老师们的钱是走财政拨款的——女高到底是个公立校,她不可能拿别人捐的善款来发工资。
那财务账目就全乱套了。
所以让她动了建食堂的心思的,还是木兰老师搞来的那笔钱。
但偏偏,“木兰”是最反对这件事的人。
“木兰”的意思,当然不是不建食堂,而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急着建,因为现在女高才刚建几年,还有比建食堂更重要的事情。
但程棉朗觉得不是,她认为女高已经建了这么多年了,却没有一个自己的食堂,非常对不起女娃儿们。
既然有钱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对峙的结果,当然是“木兰”败下阵来。
程棉朗的脾气一定是倔的,否则她不可能拖着这样一副千疮百孔的身体,在千万人的阻挠中,搜集那一点点的信念、火光、支持,把女高办起来。
这种坚持,除了需要信仰,还需要不服输的倔强。
在这方面,习惯别人听从自己的“木兰”不一定拗得过她。
但更重要的是,“木兰”有难言之隐。
如果她直说这笔钱就是她的,那她可能更有发言权一些,但她不能说,很多事情就无法据理力争。
程棉朗的“胜利”,也就可以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