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也仰天长叹,以泪洗面。
一时间,晋军三十万大军人人切齿,个个伤心,哭声四起,数里之外犹自能听得见。
这一日,三十万晋军齐卸甲,降旗插满营寨。
为了安抚新降的三十万晋军,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燕王赵延寿身著赭袍来到后晋营中,抚慰士兵。
见晋军士气沮丧,人人自危,赵延寿指着身上的赭袍大声道:“将士们,我赵延寿也曾与你们一般,曾为后唐奋末帝李从珂血战疆场,指望通过战功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只可惜,也同你们一样,未曾遇到一个明君,导致为耶律大汗所擒。
这世上,努力很重要,但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要重要十倍。忠诚不能没有代价。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
延寿能遇见耶律大汗,得耶律大汗之赏识,就像是姜子牙之于周文王,管仲之于齐桓公,这才能施展心中抱负,一飞冲天。
耶律大汗文成武德、雄才伟略,又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实在是千古一帝,万世难得的明君,只要大家效忠大汗,飞黄腾达、出将入相,指日可待!延寿这一身赭袍也是为你们准备的。我赵延寿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又传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圣喻,封杜重威为太傅,李守贞为司徒,赵延寿亲手为杜重威、李守贞俩人披上耶律德光御赐的赭袍。其余众将,待面见耶律德光之后,各有封赏。
安抚完大军,赵延寿传旨让杜重威率军中重将,即刻前往契丹大营,参见耶律德光。
这时,符彦卿仍在昏迷之中,皇甫遇已经醒了过来。
皇甫遇听闻三十万大军已经投降了契丹,连喷出了三大口鲜血,痛哭流涕。他没想到他辛辛苦苦从滹沱河北岸逃了回来,却仍旧落一个做契丹人俘虏的下场。
但是他也明白,此时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的兵马已经全部被李守贞收走,他一个身负重伤,无兵无权,又被人严密监视的将军,又能如何?如果他不是李守贞的爱将,又有好友安审琦相保,杜重威还需要他与符彦卿来安定军心,只怕他和符彦卿早已经被杜重威秘密处死了。
听了李守贞在军前的讲话,皇甫遇心如死灰,别人可以说出这等话来,李守贞不该呀!皇帝石重贵对李守贞的恩遇与信任可谓是无可复加。
突然之间,一股怒气从皇甫遇心头涌起,李守贞对他的知遇之恩,他此生难报,他皇甫遇能走到今日的地位,可说是全拜李守贞所赐。如果说李守贞要造反,皇甫遇不会有太多犹豫,会跟着他一齐造反,但是李守贞要他同他一起投降契丹人,皇甫遇觉得他心中的那道坎无论如何也过不去。
“给我贯甲!”皇甫遇大声喝道,“我要随李守贞将军去契丹打营。”
“将军,你的伤……”军中医官小心地提醒道。
“多说什么废话!”皇甫遇猛地一瞪眼。
那医官心中长叹了一口气,不敢多说,是啊,今天是捞取封赏的好机会,错失了今日的封赏,以后不知要等到几时,这位悍将在沙场上拼死冲杀,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这四个字么?又有谁真为了中原和百姓?只可怜那战死沙场兵卒。
注1:高勋,字鼎臣,晋北平王信韬之子,性通敏。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染金帐
随杜重威渡河去契丹大营觐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大将很多,不下百余名。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耶律德光正在用人之际,又要收拢人心,封赏必定很慷慨,若是真能见到耶律德光,被他看中,很有可能就是鲤鱼跳龙门,转眼之间身价百倍。
皇甫遇强撑着身子混在人群当中,没有人感到奇怪。即便是杜重威也不例外,只是偶尔看向皇甫遇的眼神,多出了几丝不屑。他当然不想带皇甫遇去,不过皇甫遇绝对是军中的重将,完全有这个资格,而且他是李守贞的人,他自己厚着脸皮要去,杜重威也没法阻拦。
耶律德光的大帐虽大,却容不下这么多武将,而且这么多人,万一起了歹心,一拥而上,行刺他也是非常危险的,毕竟这些人至少也是三流高手。
所以,耶律德光帐中只留下了杜重威、李守贞两名降将以示恩宠,除此之外便是侍卫与契丹的重臣。至于其他的降将,只能等在帐外,只有等耶律德光念到名字,才有资格进入耶律德光的金帐,面诣契丹大汗。
耶律德光慰勉了杜重威、李守贞两人几句,展开两人奉上的名单,跳过前面的几人,一眼就看到了皇甫遇的名字,奇道:“皇甫将军也来了?不是说他在昏迷之中么?”
李守贞答道:“皇甫将军昨夜才醒过来,听闻大汗召见,哪敢不来?皇甫将军屡犯大汗龙威,实在是各为其主之举,请大汗万勿怪罪!”皇甫遇是李守贞的心腹爱将,李守贞当然希望耶律德光能对他大加封赏,这样一来,他的实力也会水涨船高。
耶律德光心中欢喜,哈哈大笑道:“皇甫将军乃是忠勇之人,才华横溢,我非常欣赏,又岂有怪罪之意?既然皇甫将军来了,那我就第一个见他!”
听到耶律德光第一个召见皇甫遇,在金帐外等待召见的诸大晋降将既羡慕又嫉妒。第一个被大汗召见,意味着什么,能来到这里的谁也不是傻子,无一不是人精,谁会不明白?立时有人对皇甫遇拱手讨好,希望交好皇甫遇,日后提携。
皇甫遇冷哼一声,脸色难看至极,理也吧理这些人,只是迈步向金帐走去。
安审琦与他相交数载,怎会不了解皇甫遇?见皇甫遇这般作为,安审琦心中暗叹,一把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