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冯正正打算找理由让苏徐行退下,就见一旁的林大人伸出折扇制止道:“再等等。”
虽然不知道林大人是什么意思,但毕竟他开口了,这份薄面他还是要给的,但又不愿见苏徐行在这出丑,冯正一张脸青白交接,好久未这么精彩过了。
苏耀见场面这样难堪,嘴角的笑意是如何也压不住:“兄长喝醉了,这才失态,不如就……”
只是不等他说完,只见苏徐行睁开眼,猛地一拍额头,道:“我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不是作诗吗?难道他要背他人的诗?那算什么?!
众人还在疑惑,苏徐行却已经哐哐开背了:“《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诗一出,在场众人瞬间默然,虽然不知道那前面的“唐·刘禹锡”是什么意思,但只这后面四句诗就足以让众人惊叹了!意境壮丽、气势雄浑,说是写秋,更多的却是昂扬的精神以及开阔的胸襟,一反传统的悲秋,诗情激越向上,令人耳目一新!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坐在上首的冯正这才缓了脸色,正要开口赞扬几句,却见苏徐行接着背道:“《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没想到他又继续作了几首,现场众人的表情已经从一开始的不屑、惊讶变成了震惊到无以复加!
没有理会其他人的情绪,苏徐行还在继续自己的背书大业。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唐诗三百首》也不知道背了多少,他不信自己还不能背出几首写“秋”的诗!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古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连背了十几首,苏徐行觉得有些口干舌燥,这才勉强停下来,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众人见他终于停了,张着的嘴半天都未合上。
这这这……
一口气十几首诗,首首拿出去都是能让文人才子疯狂追捧的绝句。不仅如此,虽是以“秋”为题,但这些诗有写景的,有写情的,有萧瑟荒凉之感的,有昂扬向上之情的……各不相同,却又都是佳作!绝品!世人能得其一便可流传千古,而苏徐行……苏徐行居然一炷香之间便能作出如此之多!这可不是简单的“少年才子”能形容的了,这是天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
一时间,众人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尤其是上首的林大人,看向苏徐行的眼神异常火热。
苏徐行又喝了一杯酒,脑袋彻底转不动了。他抬起有些迷蒙的双眼看向众人,结巴道:“还……还要吗?”
他又想起几首了呢。
“不……不用了。”之前还对着他咄咄逼人的众学子纷纷哑声,苏徐行任何一首都能碾压他们所作,更不用说对方一口气作了这些,他们自愧不如,哪里还能像先前那般出言不逊。
“哦。”苏徐行点点头,目光不其然对上对面怒目而视的苏耀,脑中灵光一闪。
“苏……苏耀……”苏徐行继续结巴着。
突然被点到名,苏耀一楞,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忙收敛起脸上怨毒的表情,皮笑肉不笑道:“兄长有何指教?”
“哦~”苏徐行摇摇头,“指……指教谈不上……”
“我……我送你……你一首诗。”苏徐行磕磕绊绊的,终于将话说明白了。
误以为苏徐行是向自己炫耀,苏耀一口牙都快咬碎了,心中不断唾骂:贱种!贱人生的果然是贱种!
但面上还是强压下怒火,咬牙回道:“愿闻其详。”
“是这样……”苏徐行忽然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人,“我……我先给大家讲……讲一个故事啊……”
“相传从前有一国度叫魏,王上死了之后由次子继位。新王害怕几个弟弟会与他争夺王位,便先下手为强,先是夺了老三的兵权,就剩下四弟,新王恨他,就命令四弟在大殿之上走七步,并要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可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苏徐行这个故事明显说得是“兄弟相残”,暗指苏耀与他,听得在场众人面色各异,探究的眼神不断在他与苏耀之间来回转。
苏耀显然也听懂了苏徐行的话外之音,他愤恨的情绪再也压不住,额头青筋暴起,面色扭曲难看,若不是还死死掐着自己双手,只怕下一秒就要暴起杀了苏徐行。
苏徐行却没看到似的,接着说道:“毕竟你叫了我十多年兄长,今日兄长便将这首诗送予你。”
说着,苏徐行从自己座位离开,一步一步走向苏耀。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