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成反派后我靠沙雕苟活 > 第23章 县城拍卖(第1页)

第23章 县城拍卖(第1页)

第23章县城拍卖

第23章?县城拍卖:魏家旧铺三折入手(上)

一、风声

北关县最热闹的去处,历来是十字街口的“魁星楼”。楼高三层,一层卖布匹,二层卖字画,三层却常年闲置。今日天未亮,楼前便贴出一张盖着鲜红县印的公告:

“奉巡抚刘大人令,查抄魏氏逆产铺面五间、宅院两座、良田千亩,即日公开竞价发卖,以充赈济。限三日内交割完毕。”

告示一出,满城哗然。

魏家曾是北关县首屈一指的药材巨擘,谁料一夕之间树倒猢狲散。有人唏嘘,有人雀跃——魏家最好的三间铺面,一间在十字街正口,一间临河码头,一间靠近县学,平日连块瓦片都撬不动,如今竟成了“逆产”!

消息传到北药局时,沈青萝正在后院教三宝辨认新晒的茯苓片。翠竹一路小跑进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成几缕:

“夫人,外头都在传,魏家铺面今日午时在魁星楼开拍!”

沈青萝手一顿,茯苓片在指尖翻了个身。她抬眼,看见大宝与二宝一前一后跨进院门。大宝怀里抱着新抄的《竞价则例》,唇角带着克制的弧度;二宝袖口卷着木屑,显然刚从工坊出来,指尖还沾着桐油。

“娘亲,”大宝先把卷册递上,“我昨夜去了县衙,抄来了详细标的。魏家共有五处产业,其中三处与我们北药局扩张最为契合——”

他翻开卷册,指节在纸页上轻敲:

“第一处:十字街‘回春堂’老号,占地一亩二分,前铺后宅,市价三千两;

第二处:河埠头‘广济栈’,临水码头,可泊百石货船,市价两千四百两;

第三处:县学东街‘保和馆’,两层木楼,后院可改仓库,市价一千八百两。”

二宝接口,声音冷静:“三处合计市价七千二百两。魏家倒台,家产按律先偿官债、后发卖。官债已清,如今起拍价……”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折。只要两千一百六十两。”

沈青萝轻轻呼出一口气。七千两的产业,两千两入手,几乎等于白捡。可她也清楚,盯着这块肥肉的人,远不止北药局一家。

二、暗涌

午时未至,魁星楼前已人山人海。

县衙书办高坐台上,面前摆着五块木牌,分别写着五处产业的底价。台下挤满了药商、绸缎庄掌柜、码头把头,甚至还有从府城赶来的生面孔。赵全——府城最大的药材商、京行陆家代言人——赫然在列。他一袭墨青暗纹长衫,手执折扇,正与身旁师爷低声交谈。

沈青萝带着三崽到场时,人群自动让开一条缝。

她今日穿了素色对襟褙子,袖口以银线勾出回纹,发间只插一支乌木簪,通身无多余饰物,却掩不住眉眼间的笃定。大宝着月白长衫,腰间佩那枚墨玉算盘;二宝玄青武袍,怀里抱着一只狭长的木匣;三宝则被翠竹牵着手,杏红小袄像团火,一路蹦蹦跳跳。

“北药局也来了?”

“听说太后赐了‘仁心’金匾,风头正盛。”

“啧,今日有好戏看喽。”

窃窃私语里,赵全抬眼,正对上沈青萝视线。他遥遥拱手,笑得温文尔雅:“沈夫人,别来无恙。”

沈青萝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铜锣三响,书办起身,宣读竞价规则:

“每处产业,以底价三成起拍,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五十两,落锤三次为定。交割期限三日,逾期按日息一成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