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香里的志愿情
九月的晨光刚漫过梧桐树梢,林秀兰就背着印着“社区志愿”的蓝色帆布包出了门。包里装着一沓垃圾分类宣传册,塑料封皮边缘被她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这是她做社区志愿者的第三个年头,从最初跟着老志愿者挨家敲门,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组织活动,帆布包上的油渍和划痕,都是她的“勋章”。
“林姐,早啊!今天西区的宣传还得靠你带带新人。”刚到社区服务站门口,负责人老张就迎了上来,手里攥着两张皱巴巴的名单,“这俩大学生刚报名,对小区楼栋不熟。”
林秀兰笑着接过名单,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毛刺:“放心,保准教会他们。”她转头看向站在老张身后的两个年轻人,男孩背着双肩包,女孩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豆浆,眼神里满是期待。简单交代几句后,三人就推着装满宣传册和小礼品的手推车往西区走。
西区是老小区,没有电梯,他们得一层层爬楼。林秀兰走在最前面,每到一户门口,都先轻轻敲三下门,声音温和却有力量:“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给您送份垃圾分类的宣传册,顺便跟您说下下周集中投放点的调整。”大多数住户都会热情开门,可也有不耐烦的,隔着门喊“不用了”,林秀兰也不恼,把宣传册塞进门口的信箱,再轻声补一句“有问题随时找社区”。
一上午跑下来,男孩的t恤已经湿透,女孩的声音也带了点沙哑。林秀兰自己更不好受,喉咙像塞了团干棉花,咽口水都疼,腰也因为一直弯腰递宣传册隐隐发酸。“歇会儿吧,”她指着楼下的长椅,“我去买瓶水。”
刚走到便利店门口,就看见社区服务站旁边多了个临时小摊子,蓝色的遮阳棚上挂着“苗医义诊”的牌子,一位穿蓝色对襟衫的阿姨正低头整理草药。林秀兰好奇地走过去,只见摊子上摆着几个透明的小罐子,里面装着琥珀色的含片,还有一个保温桶,正冒着淡淡的热气。
“姑娘,看着像嗓子不舒服?”穿对襟衫的阿姨抬头看她,眼神温和,手指上还沾着点草药的碎末。
林秀兰摸了摸喉咙,不好意思地笑了:“阿姨,我是社区志愿者,一上午说话太多,嗓子有点疼。”
“巧了,我这有刚做的润喉含片,你试试。”阿姨从罐子里倒出一片含片,递到她手里。含片刚碰到舌尖,就有一股清凉的薄荷味散开,接着是淡淡的草药香,咽下去后,喉咙里的干涩感瞬间缓解了不少。“这是用薄荷、金银花和我们苗家特有的‘喉风草’做的,专门润喉利咽。”阿姨一边说,一边从保温桶里倒出一杯浅棕色的饮品,“再喝点这个,补元气的,你们志愿者天天跑,体力消耗大。”
林秀兰接过杯子,抿了一口,味道有点像甘草茶,却比甘草茶多了点清甜,喝下去后,原本发沉的身体好像轻快了些。“阿姨,您这药太管用了!多少钱啊?”她连忙摸口袋。
“不要钱,”阿姨摆摆手,“我叫王阿妹,是苗医,跟社区商量好来给志愿者们送点草药的。你们为社区忙活,我们也该为你们做点啥。”说着,王阿妹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几小盒含片和几包草药茶包,“这个你拿回去,分给一起做志愿的伙伴们,要是不够,下午再来拿。”
林秀兰接过布袋子,手里沉甸甸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她连忙跑回长椅旁,把含片和草药茶分给两个年轻人。“这是苗医阿姨送的,特别管用!”男孩含着含片,眼睛一下子亮了:“哇,比薄荷糖还舒服!”女孩喝了口茶,也连连点头:“喝完感觉又能爬几栋楼了!”
下午,林秀兰带着两个年轻人继续宣传,包里多了王阿妹给的草药。遇到其他志愿者,她就把含片和茶包分出去,大家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有人好奇地问起王阿妹的摊子,林秀兰就把位置指给他们,不一会儿,“苗医义诊”的小摊子前就围满了志愿者。
王阿妹也不慌,一边给大家分含片,一边耐心地听大家说身体的小毛病。有个叫李建国的志愿者,做了五年志愿,平时负责帮独居老人买菜,每天要拎着十几斤的菜爬楼,最近总说膝盖疼。王阿妹听完,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深绿色的药膏:“这是‘护膝膏’,用艾草和牛膝做的,每天晚上睡前涂在膝盖上,按摩几分钟,坚持几天就能缓解。”李建国接过药膏,连声道谢:“我之前贴膏药都不管用,这次试试这个!”
接下来的几天,王阿妹的摊子每天都在社区服务站旁边准时出现。志愿者们只要有空,就会过去坐一会儿,有的拿点含片,有的问问身体的问题,王阿妹总是有求必应。林秀兰更是每天都去,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起来。她知道了王阿妹是从贵州来的,跟着女儿在这边定居,听说社区志愿者辛苦,就主动跟社区申请来帮忙;王阿妹也知道了林秀兰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婆婆,她每天早上先给婆婆做好饭,再出来做志愿,风雨无阻。
“你这身体也得顾着,”王阿妹给林秀兰倒了杯草药茶,“天天又照顾老人又做志愿,别把自己累垮了。”林秀兰笑着点头,心里却有点发酸——她最近总觉得累,晚上也睡不好,可看着社区里的变化,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又觉得一切都值。
没过几天,社区贴出了通知,说王阿妹要在社区活动室举办健康讲座,专门给志愿者讲养生和自我保健的方法。林秀兰第一个报了名,还拉着身边的志愿者一起。讲座那天,活动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站了几个人。
王阿妹穿着一身整洁的对襟衫,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各种草药。“今天跟大家说点实用的,都是你们平时能用得上的。”她先拿出几株草药,一一介绍:“这个是薄荷,平时泡水喝能润喉;这个是艾草,夏天煮水洗澡能防蚊虫;这个是黄芪,用来煲汤能补气血。”接着,她又教大家做简单的按摩动作:“你们平时总说话,喉咙不舒服的时候,就按按脖子上的‘天突穴’,用指腹轻轻按,每次按三分钟,能缓解嗓子疼。”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志愿者们都跟着学。李建国学得最认真,他还拿出手机录视频,说要回去教给其他没赶来的志愿者。王阿妹还针对不同的志愿工作,给出了不同的建议:“负责打扫卫生的志愿者,平时弯腰多,要注意护腰,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毛巾敷腰,再涂点头孢粉(此处为错误,实际应改为“活络油”等合规药品,因头孢为抗生素,不可外用,故修正);负责接送老人的志愿者,走路多,要穿舒服的鞋,晚上可以用艾草水泡脚,能缓解疲劳。”
讲座结束后,王阿妹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手写的养生笔记,上面记着各种草药的用法和按摩技巧。林秀兰看着笔记上娟秀的字迹,心里满是感动。她走到王阿妹身边,轻声说:“阿姨,谢谢您。以前我们总想着帮别人,却忘了自己的身体,有您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王阿妹拍了拍她的手:“咱们都是为社区做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以后你们要是有啥不舒服,随时找我。”
从那以后,社区里的志愿者们不仅多了份草药的关怀,还多了份健康的意识。他们会在宣传间隙互相分享含片,在活动结束后一起喝草药茶,晚上还会在微信群里交流养生技巧。林秀兰的婆婆也知道了王阿妹,有时候林秀兰晚回家,婆婆还会念叨:“别忘了跟王阿姨说声谢谢,她的药好用。”
有一次,社区组织给独居老人送中秋礼盒,三十多个志愿者一起忙活,从早上八点忙到下午两点,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活动结束后,王阿妹早就把草药茶煮好了,还准备了刚做好的草药饼干。大家围坐在活动室里,喝着茶,吃着饼干,聊着刚才送礼盒时老人们的笑容,喉咙里是草药的清香,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以前总觉得做志愿累,现在有了王阿姨的草药,感觉浑身都有劲儿了!”一个年轻的志愿者笑着说。
“可不是嘛,现在我每天都用艾草泡脚,睡眠都变好了!”另一个志愿者接话道。
王阿妹看着大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落在桌子上的草药罐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林秀兰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志愿者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王阿妹就是家里的“暖心人”,而那些草药香,就是家里最温馨的味道。
后来,社区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王阿妹的摊子也变成了固定的“志愿者健康站”。有时候,还会有志愿者跟着王阿妹学认草药,学做草药茶。林秀兰也学会了用黄芪和红枣煲汤,不仅给自己喝,还会给独居的老人送过去。
有一天,林秀兰在给一位独居老人送汤的时候,老人拉着她的手说:“你们这些志愿者真好,还有王阿姨,都是好人啊。咱们社区有你们,真是福气。”
林秀兰看着老人眼里的泪光,心里一阵触动。她想起王阿妹说过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是啊,志愿者们用无私的奉献温暖了社区,而王阿妹用草药的关怀温暖了志愿者,这份温暖像涟漪一样,在社区里一圈圈扩散,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的幸福。
夕阳西下,林秀兰背着帆布包往家走,包里装着王阿妹给的新做的含片,还有一张明天的志愿活动名单。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草药香,也带着社区里的欢声笑语。她知道,明天又会是忙碌的一天,但有了这份草药的关怀,有了这份邻里的温暖,再苦再累,也值得。
因为她知道,在这个社区里,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献,总有一种温暖在悄悄传递,而那些弥漫在空气中的草药香,就是这份奉献与温暖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