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说不应该就真的不做了。”
“什么是真正的痴愚啊!”
“明明生了双眼睛,却基本是个摆设。温顺到让人觉得虚伪的程度。”
“所以方可以一定要他把那对摆设卸下来。所以楚玉也要他把眼睛剜出来。”
“只有剜出来,才有机会挣脱那个旧的藩篱。”
“看出来了没?故事的两个主角:”
“楚玉是那个从始至终的引导者、先觉者;”
“月印是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笨学生。”
“楚玉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俗世与超越中寻求和解;月印的问题在于要放下无意识中的规训,把自己从笼中解救出来。”
“月印是一个与方可以既往男性都不太一样的刻画方向,他的虚伪被包裹在一层糖衣之下。但为什么我们看的时候不觉得恶心呢?”
“因为他是个和尚。”
“方可以连着拍两部和尚片,那必然是对这种形象有某种独特的审美意趣在的。虽然目前看起来,他最大的意趣就是让受戒者破戒。”
“这点在月印这个看起来最标准的和尚性格上得到了最深的刻画。”
“方可以无限放大了月印作为僧侣身上的阉割性,由此弱化了他身上绝大多数男性会有的攻击性与掠夺欲。”
“他仅有的少数欲|望,被转化为牺牲者情结与皈依者狂热,于是原本庸俗的内核被掩盖,极度的纯洁变成一种病态,变成迷途的羔羊,变成绝望的盲人,需要先知指引。”
“在拍摄月印时,方可以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去将之弱化其作为人的主体性。与山川、与河流、与风花雪月,与林间花下,时时强调他的纯粹与易碎。”
“啊,这不是单纯在嬷他,而是在把他往一个诗意的审美客体在泥塑。”
“到此为止,方可以尤嫌不够。
“虚伪的画皮再美也是空洞的,要让他生出骨骼,即使那骨骼会刺破画皮,露出底下的空虚,但也由此,才会有血肉攀爬生长。”
“何时让虚伪的人皮长出了人心。”
“答案是:在遭遇爱的时候。”
“包裹着喜剧外衣的《菩萨行》中,竹叶青的成长代价是她从此再也无法自由地在两性间穿梭,无相的成长更是无比惨痛。”
“《比丘》中的逻辑也是如出一辙。明玉想要成长尚且需要直接以身入红尘,赌一个不可知的未来;那么月印又怎能轻易获得爱的垂怜。”
“哪怕他所拥有的,只有楚玉轻轻的一瞥。”
“但这一瞥,便胜过所有空洞的规训。”
“所以,为了让这可贵的一眼永恒,还需要阉割他的双眼,让他彻底艺术化。”
“对,我没有用错动词。这个情节不管是从斯德哥尔摩的心理角度分析,还是从整个画面的拍摄手法暗喻,都绝对是一种阉割行为。”
“顶多就是方可以还想保留男主角在这部披皮爱情片中的功能性,所以选择遵从了故事逻辑。”
“所以现在看,《比丘》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讲女性的失权与失声,讲如何把男性作为审美客体,讲人不要被那些庞大的宏大叙事所裹挟,不管是男是女,先做好自己。讲去反抗,去争取,去砸碎世界的虚伪与荒谬。”
“有多少男性导演,在面对女性故事原本的时候可以放下生理藩篱,去认真诚恳地拍好一个故事,甚至毫不讳言地亲自去扮演一个最庸俗的形象。”
“太少了,也就仅有方可以一个而已。”
“所以,在视频的结尾,我唯一期待的,就是方可以能够早日战胜病魔,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话至此处,Coco的语气中不免带出几丝哽咽。
作者有话要说:
总算写完了!万岁!
再也不想这么复杂的片子了呜呜【哽咽
但哪怕自嗨也很爽,好了,小方躺下了,我也躺下了,肯定有错字,等我睡醒再改了。
今天22:00的更新我希望有吧,下午要去看房,顺利的话也许能准时更,不顺的话就当这更了。【试图萌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