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男人有了钱变坏的,没听说功成名就后,反而浪子回头,知道怜小惜弱的。
不对劲。
“你姐上次跟我说,你的那个情志病……现在怎么样了?最近有去看复诊吗?有好转吗?治得好吗?不会变成空洞症那种绝症吧?”
方可以解释了两句。
袁淑华却觉得一切都串起来了。
她自然能感觉到儿子性格的转变,只是先有半年来潜移默化,后加各种消息接连不断,让她应接不暇。
但今天方可以的行为就太超过了。
袁淑华忽然联想到小时候的那些用精气与精灵交易的传说故事。
虽然那只是传说,现实中要有能进行天赋交易的精灵,袁淑华自己当年早换了。
但传说故事都是有隐喻的。文艺创作者需要保持对事物的敏感,然而这份灵敏的感受即使馈赠也是诅咒,在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很多痛苦。
方可以从以前那个还没长大的小男生大变活人,是灵性的顿悟还是疾病的诅咒?
可可这都回来两三天了,都没发过脾气。
这正常吗?显然不正常。
袁淑华越想越怕,脑中已经开始自动播放艺术史上各种自残自杀发疯典故。
就连方可以吃香菜的样子都让她担忧。
刚刚炒的太急,忘记挑出来了。
可可以前可是从来不吃香菜的!
袁女士充满感情的目光非常有存在感,方可以感觉碗里的饭都有些难以下咽了。
她抬起头,对着袁女士已经凝出一道泪线的眼睛、微蹙的眉头,方如是的教导忽然在心中浮现。
方可以一顿,忽然把碗一搁:“哎呀烦死了,你这样看着,叫我怎么吃?”
袁女士:“可可,还有好多菜呢。”
“晚点再说。”
“那要不我给你盛完绿豆汤。”
“不想吃。”
袁女士下意识说你以前不是最爱吃这个的么?又想起来儿子特别讨厌听到这句话,悻悻作罢。方才的泪意也散了大半。
还是想多了,可可依然如此难以揣摩。
作者有话要说:
袁女士:我儿子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他会主动做家务?义务帮邻居?滑天下之大稽。
方可以:长了20公分,换灯泡都不用踩梯子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