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长骂骂咧咧,总觉得靳茜也不过是邪恶资|本|家,都是一丘之貉,一丘之貉!
王院长对投资制作人员一直很有意见。
他是从编剧时代走到导演时代的人。在他的固有思维里,制片人也好,制片厂也好,都应该是给主创提供服务、解决麻烦的二线。
但现实中这些人不懂艺术创作,却掌握了钱袋子,只会卡这卡那,推脱无能,大大阻遏了文艺事业的进步。
是,艺术创作是不能无上限,但灵感这种事也是要宽容的呀!多少作品都是在这种拉扯里败坏的。
——比如他自己的作品。
而如果制片还和出品方关系密切,那就更是踩了雷区。就是这群人玷污了纯粹的艺术,把影视文化污染成了资本的游戏。
十个人里全挂路灯多少会有冤死的,但只挂九个的话就一定有漏网之鱼。
王院长还没从一线教职退下来的时候曾经也带学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教出了好几位编导人才。
现在蜚声全国的沈城导演,早年被他视为衣钵弟子,尤为看重其天赋与灵性,在其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心血,介绍了不少资源人脉。
沈城因而甫一出道,就连拍两部喜剧佳作。兼具辛辣与诙谐,风趣之余,又饱含其对城市文明和现代人新型家庭关系的关注与思考。
王院长原本是寄希望于他能拍出这一世代国人的精神财富。
但希望太高,失望太重。
拍出两部电影后,沈城顺势签约了影视投资公司,然后一头扎进了商业片赛道,开始致力开拓下沉市场。
背靠王院门生的资历,两部电影的功成名就,享不尽的纸醉金迷,迅速让沈城的视野脱离了地面。
票房是越拍越高,上映院线是越来越广,但作品内核却空了。
这事儿成了王院长一桩心病。越是有人来祝他高徒成就,他就越是不高兴。这两年临近退休,脾气也是越发古怪暴躁。
沈城目前依然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
只是其内核已经充斥着偏狭的视野、高傲的训导、保守的主张,拒绝审慎的思考,拒绝看见痛苦,堪称新世纪的白色电话片[1]。
李教授去年看那部《光宗耀祖》的时候甚至都没敢跟王院长说,只敢私下偷偷和家里人的吐槽:
“人年纪不大,脑子却比我这个一把年纪的老头子还腐朽。”
虽然即使他不说,荣誉校友的新作海报也已经自动贴满校园橱窗。
方可以的横空出世,在各方面都太像刚出道时的沈城;甚至方可以的过往作风要更加柔媚谦卑。
吃一堑长一智,王院长很难对他抱有什么希望,总觉得他会迅速滑坡。
什么,他因为高强度工作人快没了?
……别是精神分裂发作了吧?
当然,他也拒不接受自己在关心那死小孩儿的说法。
他那只是基于人道主义,对路灯装饰品的憎恨!
作者有话要说:
李教授:就是说一把年纪的糟老头子不建议搞这种傲娇人设哈,怪恶心的。
[1]特殊概念,解释起来要被关掉的,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同义词替换┑( ̄Д ̄)┍
虽然说出来要被关掉,但其实感觉现在大导们都在拍这些玩意儿哈哈哈哈[小丑]
——
月初啦!感谢一下各位股东的支持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