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经纪人孙敏也是孙晶的堂侄女,对她就跟对家里妹妹一样,事无巨细,一手包办。
但同样也带来一个问题:
郑书秋本质上就是孙晶的金丝雀、菟丝花。
孙晶的确保护了郑书秋,提供给她机会,让她能专心事业,稳扎稳打;但发展到现在,孙晶又成为了郑书秋发展的阻力。
《秘密》的拍摄期间,郑书秋就与孙敏产生意见分歧。
孙敏从一开始就对她接这部戏颇有微辞,后来也反复表达对方可以的意见。
方可以原本只是以为这是孙敏作为资深经纪对草台班子+新手导演本能的高傲与不信任。但现在想想,这个行为其实相当不专业。
已经签完约,而且郑书秋明确表达自己想要好好拍戏的前提下,孙敏反复在方可以这个导演面前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是什么抽象行为?
真以为导演是病猫啊?
若非方可以的自我性别认知有那么亿点小问题,碰巧又和郑书秋比较合得来,换成个脾气更加敏感点的青年男导演,搞不好就觉得这是郑书秋的授意,这有她好果子吃?
方可以都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只要别那么用心,松松手,把大部分高光转移给赵琢,郑书秋一部戏的努力就能大半付诸东流。
现在追究孙敏是有意还是无意已经没有意义。郑书秋大概讲了下自己这半年都做了什么,总结一下就是:
看起来很忙,但没有什么真正有效的产出。
《秘密》给她带来不菲的商业收益和名望,比如三个奢拍的合作,各种品牌代言,广告拍摄,封面,时尚节秀场,一些活动的颁奖嘉宾……
但作品,此后就只有两部孙晶拉的组,其中一部还是对《秘密》的仿拍恶搞。
票房不错,不过依然是爆米花电影,除了贡献出几个漂亮的镜头,没有实质作用。
甚至演技都感觉有点变钝了。
方可以的拍摄风格要求精准、苛刻、强迫症甚至到了龟毛的程度。郑书秋在这种拍摄环境下泡了三个月,自己不觉得,其实原本的表演路径都被方可以掰了过来。
切换到孙晶那边,她对演技的表达更加熟稔,孙晶很高兴,很满意。
于是10天火速出片,一个月换角色无缝进组。
郑书秋麻了。
有时候她甚至还没完全吃透角色,孙晶已经说OK一条过。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玩偶,按照导演要求摆出他需要的好看的姿势;但除了好看,人物的内核空无一物。我不是一个具体的角色,而是被剖开的切面。”
“但如果脱离他,除了你我一时也很难联系到新的资源。”
郑书秋一顿,下意识找补:
“我不是在跟你讨要片约。孙晶也没有拦着、不让我出去接其他合同的意思,再说他也挺忙的。”
“我想着实在不行就看看电视剧,实际上,也确实有两部联系我,但是听你这么说,好像这行的风险比电影还大……”
工期紧,制作流水线,播放周期长,一旦拍出垃圾(现在看几率奇高),可能要被反复鞭尸。
虽然电影也会被鞭尸,但一部电影她最长才几个镜头?一部电视剧,不知道能攒多少黑历史。
电影的话好歹混久了比较熟悉,别的不说,孙晶、方可以,产出的基础质量她门清。
换成电视剧,那可真是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
方可以安静地聆听。直到郑书秋说不下去,才缓缓开口: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2]
郑书秋原本只是有些低落,闻言,瞳孔中涌出些许破碎的光泽。
“是啊…但是,已经醒了怎么办。”
“别哭,你的眼泪很珍贵,要放在镜头前才好看。[3]”
方可以轻声道,适时地递过去一杯果汁,“那就只能走出去,走出一条路。”
郑书秋抬头,将眼泪饮尽。
看她情绪稍微平复一点,方可以继续说:
“我觉得你的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有试错的资本,有演技和潜力,又有尝试各种新东西的勇气,为什么要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