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的阶段,忽然开了窍,有了风格化的想法。总体依然是粗糙、简单近乎纸片化的程度,技术也就是一般,重点是想法独特。
——虽然在创作领域,很多时候就是缺这么个灵光一现的想法。
但“侥幸”是很能安慰人的,会有一种你距离他只是一步之遥的感觉。
《秘密》算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个人风格浓郁,并且奠定了精致、细腻、碎片化叙事的主基调。电影的整个调性是散文诗式的,画面与故事围绕着一个明确的核进行协调,让原本是缺点的薄弱剧本变成了特点。
这说明了方可以想法多,喜欢标新立异,并且懂得扬长避短,但缺点依然明显。
此外也有SE的靳茜勇敢激进的作风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又或者是想要千金市马骨,总之,虽然他们赌对了,但《秘密》的成功,谁都会觉得其中还是有很多巧合的成分。
比如市场可能不接受这种道德试探,比如没有足够多的文艺批被吸引进去,比如没有官媒支持这种特殊形式的感官电影,比如鹤城电影节颗粒无收,比如……
幻想了,又开始幻想了。
安子杰叹口气。
算了,宣发工作本来就是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幻想这个太不优雅了。光说说都会让同行发笑的程度。
总之,《秘密》的诞生更多其实是令他们这些同龄人打开野心:
是的,这才是他们想拍的东西!
他们也想拍出这种极具个人风格化的东西,这种把自己名字深深烙印上电影的东西。
开宗立派!
老师,我想学这个!
但是这部《菩萨行》,情况又不一样了。
安子杰在里面看到的是方可以已经具备了调度一整个大型项目如臂使指的能力,还有方可以能够卓越地平衡自己的艺术表达与商业需求之间的轻重。
不客气地说,这个水平已经碾压八成现役导演了。
进步了,又不只是进步了。因为大部分的同龄人连进步的机会都没有。
安子杰很破防,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一个要转行去搞游戏的在破防什么,但是……
关了吧大哥,有你这样的吗?
大家都还在新手村呢,你已经在挑战国内一线了,这合适吗?这好吗?
*
“好!”
“啊!”
城市剧院内,四月底的天,莫名其妙围着围巾戴着针织帽的王院长一拍大腿。
心潮澎湃之下觉得剧场空调打得实在有点高了,忍不住把毛线帽脱下来。
旁边李教授吃痛地捂住腿,压低声音:“你到底有什么毛病?!”
“哎呀,小李,年纪轻轻的肝火不要太旺嘛。”王院长随口安慰了一句,然后马上道:“小方这部电影不错,立意好,本子好,技法更好,不,技法稍微有点太炫技了……算了,毕竟年纪还小,可能也是出于商业片考虑。”
李教授翻了个白眼。
放映厅的灯打开,将观众从方才奇幻的想象空间中也拉回现实。
这次不再是稀稀拉拉,而是接连不断的掌声此起彼伏。
甚至不需要主持人引导,在看到正在登台的几人身影时就已经自发开始鼓掌,并且像有某种传染性一样席卷开去。
靳茜脸上带笑,伸手作势压了又压,数次过后终于将掌声压下去。
这次不等主持人引导介绍,见靳茜和方可以被分到话筒,刚刚压下去的掌声又一次如潮水般涌来。
靳茜这次就不想压了,她自己嘴角都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