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转身看着还在收拾行李的室友池震,就问道:
“回去的时候,你们还是坐王队的飞机?”
池震说:“还有岳航。”
傅晓峰惊讶反问:“还多了个人?”
池震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回答:“嗯,都在那个岛上嘛。本来我说回去就各走各的,但王队不同意,他说坐公务机节省时间,少了转机的折腾。这样我们回到俱乐部的时候,身体状况也能好一些。”
傅晓峰没想明白:“他好像是在为你们考虑……但你们又不在一支球队。”
池震笑了:“谁说我们不在一支球队的,晓峰哥?”
傅晓峰没反应过来:“啊?他在泰恩,你在斯高斯人,冯启元是威顿希尔,岳航干脆就在苏超踢球……”
“但我们都在国家队。”池震说道。
傅晓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个“同一支球队”的意思……
所以王烈是站在国家队队长的角度,为池震和冯启元这两个国脚考虑的,希望他们能够减少旅途劳累,回到俱乐部之后保持出色的状态,降低受伤的几率。
自从王烈转会泰恩之后,他已经参加过三次国家队比赛了。
唯独这一次,给傅晓峰一种很强烈的感觉:
王烈真正站在了队长的角度来思考和做事,他更像是一个真正的队长了。
老实说,这话要是让外面的人知道了,不知道多少人觉得好笑、扯淡——王烈都在国家队队长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四年,你现在说他像是一个真正的队长?
那怎么着?
以前十四年是个假队长咯?
可事实上就是如此——之前的王烈虽然胳膊上戴着队长袖标,但真正履行队长职责,让大家都信赖的队长,其实是副队长楚狱。
楚狱也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队长”,他和每个队员们保持良好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帮着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在球员和教练组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就算是王烈的粉丝们,也必须要承认,如果不是因为名气更大,实力最强,其实王烈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队长人选。
要不然为什么在索福联,他连第二、第三队长都不是呢?
中国队选择让王烈当队长,是基于他的实力,而不是领导力。
他这个队长更像是个门面和吉祥物。
只会冲队友们大吼大叫,催促他们为了胜利前进。
就像是一个无情的皇帝,只关心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他的那个宏伟目标,他并不介意牺牲别人的利益,也不介意让别人成为代价。
他常说“为了胜利在所不惜”,是啊,被“不惜”掉的又不是他……
在傅晓峰心中,王烈就像是那个“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很伟大,名垂青史了。
这没毛病。
可是名垂青史的代价呢?
当初秦始皇发动人民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眼里只有宏伟壮观的长城,却可曾将他帝王的目光投向那些扑倒在长城脚下奄奄一息的残躯?可曾听见被强征徭役的老百姓发出的哭喊?
所以傅晓峰之前不喜欢王烈,不仅仅是因为他和王烈有“私怨”。
之前大家都在说王烈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了很大改变。
对此他总是不屑一顾。
因为从他的角度,可没发现王烈有什么改变。
直到现在他发现改变确实发生在了那个又臭又硬的顽石上。
这让傅晓峰觉得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