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东汉时期的黄巾之乱中的黄巾首领是谁 > 第616章 平州铁骑南下(第1页)

第616章 平州铁骑南下(第1页)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就在贾诩的计策如同一坛美酒,正在慢慢发酵、散发出迷人香气的时候,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却像幽灵一般,悄然无声地从林北的大营中疾驰而出。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界桥。

这支骑兵队伍的领导者,正是褚飞燕和张白骑二人。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尽可能地切断袁绍的补给线,给袁绍来个致命一击。

然而,此时的袁绍正被大营中的瘟疫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上,哪里还有心思去关注林北大营中的骑兵动向呢?

事实上,袁绍麾下的斥候和探子并非没有努力去打探情报,但由于褚飞燕和张白骑二人率领大军是从林北大营的后方悄然离去的,除非有人绕到后方进行监视,否则根本无法察觉到他们的行动。而袁绍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斥候和探子自然也就一无所获,完全没有打探到任何有关这支骑兵的消息。

在界桥的一侧,阉奴们正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他们夜以继日地劳作,一座座小型营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形成了一座规模虽小但坚固的大营。

这座大营的建立,旨在确保在界桥上能够稳固立足,严密防范袁绍可能再次派遣的军队从界桥通过,进而深入幽州的腹地。尽管袁绍也可以选择绕过界桥,从其他地方渡河,但这样做同样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只要能够守住界桥,袁绍派出的偏师就能够通过界桥获得补给。

相比之下,如果袁绍贸然渡河,他的军队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粮食供应的中断。一旦失去了界桥这个重要的补给点,袁绍的军队很可能会陷入饥饿和困境,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经过阉奴们的辛勤努力,界桥上的尸体已经被彻底清理干净,仿佛这里从未发生过激烈的战斗。除了桥梁上的扶手还残留着一些被武器戳出的窟窿和划痕外,几乎看不出任何曾经有过大战的痕迹。

苏雨的队伍驻扎在界桥的大营之中,营帐林立,旗帜飘扬。

褚飞燕和张白骑率领着他们的大部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疾驰而来。他们的马蹄声如雷,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大地都踏碎。

褚飞燕和张白骑在经过苏雨部队时,迅速地向他打了一声招呼。

苏雨微笑着回应,然后看着他们带领着大部队像一阵旋风般冲过界桥,向着冀州的方向疾驰而去。

苏雨的目光落在了张白骑和褚飞燕匆匆离去的背影上,他并没有丝毫的去打扰他们。他知道他们有重要的任务在身,时间紧迫,不容耽搁。于是,他转过身来,继续带领着自己的亲卫,督促着那些阉奴加紧建设和巩固城防。

此时的袁绍大营已经自顾不暇,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这正是苏雨建设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让袁绍反应过来,他肯定会再次派遣大批士卒前来攻打界桥。所以,苏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要趁着袁绍还没有回过神来,尽快将城防建设得固若金汤。

界桥上的尸体已经被清理干净,但袁绍大营前的投石机阵地里却没有丝毫“弹药”耗尽的迹象。每日投石机阵地之中仍然是保持着投掷,从未有停下来的迹象。不过,这一次投石机投掷的不再是人体,而是已经发酵腐烂的动物尸体。

相较于人体,这些动物的尸体更加沉重一些。因此,投石机阵地里的士兵们无需像之前那样在尸体上捆绑大块的石头,只需要在尸体内填充一些小块的石子,就能够增加它们的重量,达到同样的攻击效果。

褚飞燕和张白骑二人骑着马,带领骑兵部队一路南下,穿过了界桥。

过了界桥,便进入了冀州的地界。

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了远处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还有一条蜿蜒的河流。

众所周知,汉人喜欢在离河水不远处建立村庄。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河水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得庄稼能够茁壮成长。而且,靠近河流也方便人们取水和洗涤。

此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种植着小麦。虽然小麦相对耐旱,但毕竟它也是一种作物,需要水分的滋养才能存活。所以,在界桥附近发现一个村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村庄名叫李家村,村里的居民大多姓李。据说,他们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富裕的家族,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迁移到了这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李家逐渐成为了这个村子里的大姓。

褚飞燕和张白骑的骑兵队伍悄然无声地靠近了村庄,马蹄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即将来临。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了村子里原有的平静。

为了与其他诸侯的部队形成鲜明的对比,太平天国特意规定旗下所有的常规部队(除特殊部队和特殊情况外)都必须在胳膊处缠绕黄巾。

这样的做法使得这些军队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们是来自太平天国的队伍。

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隆隆马蹄声传来,整个村庄都被惊动了。许多年老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却显得异常谨慎。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妻儿躲在家中,紧闭门户,不敢轻易外出。

这种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消极,但实际上却有着一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官兵还是敌军,当他们看到村子里只有一些老弱病残时,往往就会失去拉壮丁的兴趣。

尽管这种做法可能并不能完全避免被征兵的命运,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也算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