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萧明乾刚开始是想规定为两届,每届五年的。但是在建立中华帝国的时候,萧明乾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整个中华帝国的权利,并没有引入议会制度,民主制度也非常的落后,更不用提政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萧明乾也是一个独裁者。
所以最终只能硬性的规定十年的任期时限,不过在总长人选选择上,萧明乾并没有将其纳入皇帝的权力当中。而是由前任总长和各部总长一起提名三到四人。
然后让其在皇帝和全体政府部级官员面前进行竞争的方式来选取政府总长。总的来说,还算是一种集中制的民主吧,至少比以往要好上一些。
唐洪生离职之后,新的政府总长经过新的竞选方式,被接替吴运东担任外交部总长郁宇轩夺得。
而郁宇轩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联合参谋部,制定了一份大规模的扩军计划。按照这份计划帝国将在三年内将陆军扩充到两百五十万人,海军人数也将扩充到五十万人,五年建造八十艘以上的蒸汽铁甲舰交付使用。
加大移民宣传力度,颁布新的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鼓励中原百姓向澳洲迁移,加大对澳洲大陆的投资力度,全面取消对南洋地区,澳洲大陆的工业限制,以达到全面掌控南洋众岛和澳洲大陆的目的。
外交方面,中华帝国将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加大中华帝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力量,进军缅甸寻求更近的印度洋出海口。
加强对中东地区军事力量,压服伊朗人,驱逐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力量。
另外中华帝国将在五年内组织一支太平洋远洋舰队,开始探索北美大陆。在北美大陆夺取最大的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以日本同大明签订攻守同盟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
!#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新的政fu总长刚一上台,中华帝国的政策便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器:无广告、全文字、更由积累国力转变为积极的对外扩张。
其实,在灭亡了大明之后的五年内,中华帝国同周边国家的战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规模小了点,扩张的步伐不是那么大罢了。
要知道,同中华帝国接壤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
西北边,中华帝国的大军在占领了甘肃之后,便同西域的那些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虽然那里在汉唐时期曾经归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但是在明朝的时候,那里是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东察合台汗国,也就是吐鲁番国。
中华帝国的大军在追赶部分农民军的时候,便在甘肃西北部酒泉附近同其军队遭遇过。一场大战下来,中华帝国这边没死一人,而对方则在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之后狼狈而逃。
不过也正是因此,出于兵力和后勤的考虑,中华帝国大军便暂时的驻扎在了酒泉。
但是中华帝国忍住了,对方却忍不住。他们只知道大明已经被灭了,但是对中华帝国的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多的畏惧。
所以在五五年初的时候,便不断的挑衅位于酒泉的中华帝国的驻军,并因此导致了中华帝国驻军上百人的死伤。
接到消息之后,萧明乾如何能忍受,便让熊五斤,陆磊磊等人率领两个陆军师和三个骑兵师北上甘肃,发动报复xing的攻击。
这场战争耗时四个月,近四万的中华帝国大军稳步推进,歼灭对方二十七万人,占领现在的甘肃全境,青海省北部地区,并深入新疆哈密地区五百里。
将东察合台汗国的主力军队是消灭一空,直接导致东察合台汗国分裂成吐鲁番国,亦力把里国和叶尔羌国。
其后的几年内,中华帝国的军队随着后勤问题的解决,不断的向西北推进,先后灭了吐鲁番国和叶尔羌国。但是在此之后,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此挡住了中华帝**队的脚步,使得亦力把里国暂时xing的留存到了六零年。
当然这样的小麻烦不仅仅是西域地区存在,青藏高原上同样存在。
在大明时期,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名义上是接受大明朝廷的统治的。
但是当他们知道大明已经灭亡的消息之后,藏族的那些土司们便开始动起了心思,重新立起了吐蕃国名。
不过,这个新的吐蕃国只存在了两个月,便被秦可仁等人率领四万大军给灭了。
灭亡那些有野心土司容易,彻底平定整个青藏高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期间需要头疼的问题是一大堆,废除农奴制度问题,佛教的问题,甚至是藏民的传统的问题都成了巨大的阻碍。
再加上青藏高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人口稀少,反叛分子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都很难发现。
所以萧明乾只得尊重藏族的传统信仰,册封了一大批的活佛,以稳定人心。但是对农奴制度,萧明乾是非常坚决的要废除的。
因为只要存在这样的制度,那么就还会有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的土司冒出来反叛。只有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配到普通藏民的手中,才能够既得到了普通藏民的支持,又让那些心存叛luàn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建立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