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从湘江开始 > 第126章 穴谋断 持久方略安江淮(第1页)

第126章 穴谋断 持久方略安江淮(第1页)

第126章穴谋断持久方略安江淮

第126章虎穴谋断持久方略安江淮

半塔集,139师临时师部所在,此刻气氛比任何时候都要凝重。油灯的光芒在人们紧绷的脸上跳跃,映照出或沉思、或焦灼、或决绝的神情。团级以上干部,包括王林、王光道、钟光邦、陈阿海、孔杰以及李云龙、丁伟、黄木生、周志明四位支队长,围坐在粗糙的木桌旁,桌上铺着那张已被反复摩挲、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江淮地图。

王林站在地图前,双手撑在桌沿,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而坚毅的面孔:政委王光道、参谋长钟光邦、417旅旅长陈阿海、418旅旅长孔杰、炮兵团团长刘根胜、骑兵团团长沙马尔格、特战队长张红土、后勤部长林火旺,以及四位独当一面的战略支队长——来安李云龙、天长丁伟、盱眙黄木生、高邮周志明。这些与他从湘江血战中一路拼杀出来的老兄弟,此刻眉头都紧紧锁着,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与一种被强敌盯上的紧迫感。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王林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厉,“畑俊六恼羞成怒,把咱们的老冤家——第九师团这头饿狼给放出来了。秋山义允带着重建的第九师团主力,加上加强的装甲、炮兵和空中支援,从扬州扑过来,目标只有一个:把我们139师连根拔起,碾碎在江北这块地上。”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标注着第九师团进攻方向的位置:“兵力,超过两万五千人,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且挟愤而来,求战心切,势头会很猛。而我们,明面上是一个师,实则能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野战的主力,加上直属队,不过一万三千能战之兵。硬碰硬,正中鬼子下怀。”

李云龙第一个嚷起来,嗓门一如既往地洪亮:“师长,怕他个鸟!第九师团怎么了?当年在淞沪,咱们百十号人就敢掏他师团部,宰了吉住良辅!如今老子有一个支队千把号人,装备也不差,正想再会会这帮手下败将!他敢来,咱就敢打!依我看,就利用咱们这水网丘陵地形,层层设伏,节节阻击,把他拖疲、拖瘦,再找机会咬下他一大块肉来!”

丁伟比较沉稳,接着话头分析道:“老李说的有道理,但不能蛮干。第九师团新补充了大量兵员,虽然战斗力可能不如淞沪时那批老鬼子,但复仇心切,轻敌冒进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我建议,主动后撤,放弃一些边缘村镇,甚至暂时让出来安、天长县城,诱其深入。把他们漫长的补给线彻底暴露出来,然后集中我们的主力,寻找其一路或一部,利用地形优势,以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黄木生刚从盱眙前线回来,身上还带着硝烟味,他补充道:“对,诱敌深入,迫其分兵!小鬼子骄横,一旦发现我们‘溃退’,肯定会分兵抢占城镇和交通线。咱们江淮水网密布,道路条件差,大部队离开主要公路就行动困难。我们可以组织地方民兵和群众,大规模破坏次要道路、桥梁,甚至在主要公路上挖陷坑、设路障,逼着鬼子离开坚固的装甲车辆掩护,把他们引入不利于其展开的稻田、河汊、丘陵地带。我的支队最近用冷枪冷炮和诡雷效果很好,可以把这套战术推广开来,专门伺候他们的后勤和侧翼小股部队,让他们每一步都走得流血!”

周志明也点头赞同:“高邮那边水网更密,鬼子的重装备更难展开。我们可以把主力隐蔽起来,放他的先头部队过去,专打他的辎重队和后卫。就像黑松峪打山崎大队那样,集中优势兵力,敲掉他一路,打了就跑,绝不纠缠。”

陈阿海和孔杰作为主力旅长,则更多从正面作战角度考虑。陈阿海道:“诱敌、分兵、破路,都是好办法。但最终要达成歼灭战,还需要一个相对坚固的支点来吸引和消耗敌人主力。我建议,选择一两个地形极其有利、易守难攻的要点,比如盱眙附近的山区或者高邮的复杂水荡区域,提前构筑隐蔽工事,部署部分主力顽强阻击,粘住鬼子一部,为其他部队调动、合围创造时间和条件。”

孔杰接口:“炮兵要分散配置,提前测好各预设战场的数据,到时候才能及时提供火力支援。骑兵和特战队要发挥机动优势,不断袭扰,迟滞敌人其他方向的增援。”

刘根胜、沙马尔格、张红土等人也纷纷发言,就炮火运用、骑兵突击、敌后破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林火旺则强调了物资储备和伤员安置的困难,要求各部队作战必须考虑后勤承受能力。

参谋长钟光邦综合大家意见,在地图上画着箭头:“综合各位的意见,初步策略可以是:以少量部队节节抵抗,诱使第九师团主力向天长、来安方向深入;同时,各支队及地方武装全力破袭其后勤线,迟滞其行动;师主力隐蔽集结于盱眙以西、高邮以北的这片区域(手指点向一片丘陵水网地带),一旦日军出现孤军冒进之部队,立即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之。首战目标,力求歼灭其一个完整步兵大队以上兵力。”

政委王光道点头:“战术上,大家想的都很周全。政治动员和群众工作也要跟上,要告诉根据地的百姓,鬼子大军来了,但我们有准备,让大家不要恐慌,积极配合部队藏粮、转移、提供情报。”

众人纷纷点头,讨论越发深入,各种战术细节和配合方案被提出来,炭窑里充满了临战前的热烈与激昂。

然而,王林却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地落在跳跃的灯火上,仿佛要看穿那光芒之后的什么东西。

良久,就在大家以为方案已定,只待师长拍板时,王林忽然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息,像一盆冷水,瞬间让窑洞内火热的气氛降温不少。所有人都停下讨论,目光聚焦到王林身上。

王林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部下熟悉的脸庞,声音低沉而清晰:“同志们,大家说的都对,怎么打第九师团,战术上我们有很多办法,胜算也不小。我现在想的,不是怎么打赢这一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在想,我们打赢了之后,怎么办?”

“打赢了……之后?”李云龙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打赢了当然是好事啊!缴枪缴炮,壮大咱们自己,还能鼓舞……”

王林抬手打断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打跑了第九师团,会不会引来更多的师团?日军华中派遣军会不会认为我们139师是心腹大患,必须除之而后快?届时,派来的可能就不止一个师团了。如果畑俊六调集第13师团、甚至从徐州前线抽调部队,汇合第九师团残部,数万大军压向我们这江北四县之地……”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那四个刚刚恢复些许生机的县城:“我们怎么办?我们139师随时可以转移,可以周旋,甚至可以再找机会咬他一口。但是,这里的百姓怎么办?我们刚刚帮他们建立起秩序,分了田地,藏了粮食,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一旦这里变成日寇重兵反复清剿的战场,变成战争的漩涡!鬼子的政策,同志们的都经历过,那会是怎样的地狱景象?我们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民心,会不会瞬间崩散?我们这几个月的努力,会不会顷刻间化为乌有?”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刚才还在热烈讨论战术的将领们,此刻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只想着如何消灭敌人,却险些忽略了他们为之战斗的根本——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炭窑里安静得只剩下油灯燃烧的噼啪声和人们粗重的呼吸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