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从湘江开始 > 第31章 入川一路休整一路扩红(第1页)

第31章 入川一路休整一路扩红(第1页)

第31章入川一路休整一路扩红

第31章入川一路休整一路扩红

渡过金沙江,甩开四十万追兵,红五军团独立团随主力进入川西南。崇山峻岭间,行军虽仍艰苦,却再无往日那般步步血战的紧迫。蒋介石的中央军被远远抛在江东,川军、滇军也一时难以组织起有效追击。独立团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休整期。

王林深知,这段相对平静的行军,是扩红、练兵、恢复元气的黄金窗口。

部队沿着崎岖山路向北行进。王林将“扩红”视为与行军同等重要的任务。他命令各营连组成工作队,每到一地,即便只是短暂歇脚,也要立刻开展群众工作。

在会理城外休整的三天里,王光道政委亲自带队,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钟光邦则带着事务处的骨干,清查当地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开仓放粮,将浮财分给穷苦彝汉群众。“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的口号,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回荡在川西南的山寨间。

独立团严明的纪律更是最好的宣传。战士们帮老乡挑水、劈柴、修补房屋,卫生员给生病的孩子老人看病送药。与之前横征暴敛的川军和国民党地方部队形成鲜明对比。许多深受压迫、走投无路的彝族“娃子”(奴隶)和贫苦汉族青年,纷纷找到红军驻地,要求参军。

王林指示:来者不拒,严格登记,择优吸收。短短十余日,独立团便在会理、德昌等地吸收新兵两百余人,其中近半是吃苦耐劳、熟悉地形的彝族青年。

二、训练彝族新兵,熔铸钢铁队伍

新兵数量激增,但素质参差不齐,语言、习惯也存在差异。王林将训练新兵作为头等大事。

他充分利用系统赋予的“三倍成长速度”bUff和“战术模拟分析”功能,结合自己超越时代的训练理念,制定了高强度、高实效的训练计划。

语言关:抽调团里仅有的几名懂彝语的战士和政治干部,组成“语言互助组”,一边教新兵汉语和红军纪律,一边教老兵简单彝语,促进沟通。

基础训练:行军途中见缝插针进行。队列、射击、投弹、土工作业……一切从实战出发。王林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每一个动作都要练成本能!”

行军即训练:每日行军50里,途中穿插“敌机空袭疏散”“抢占山头”“班组突击”等课目。

实弹射击:虽弹药紧缺,但王林坚持“宁可少打仗,不能少练兵”。每至安全地域,必组织实弹射击,系统辅助校正弹道,新兵进步神速。

战术协同:以班排为单位,反复演练“三三制突击”“侧翼迂回”“步炮协同”。炮连骨干下放各营,指导组建营属炮连。

思想熔炼:王光道牵头,开展深入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诉苦会上,彝族新兵控诉“诺伙”(黑彝奴隶主)的残酷剥削,汉族新兵诉说地主保长的欺压,共同的苦难迅速凝聚起阶级情谊,明白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实战淬火:虽无大战,小规模剿匪、侦察、警戒任务不断。王林大胆地将新老兵混编,执行这些任务,让新兵在实战环境中感受战场氛围,在老兵的传帮带下快速成长。

到部队北上抵达懋功地区时,这些入伍仅月余的新兵,战术动作、纪律性、战斗意志均已远超普通新兵,几乎达到主力部队一年兵的水平。独立团的血脉在行进中得以重续。

作为全军后卫,五军团独立团的任务重心从血战阻击,转向了警戒、收容、保卫中央和主力侧后安全。王林和他的团队,得以以一种相对“旁观”的视角,见证并参与了一系列决定红军命运的历史事件:

会理会议:部队在会理城外休整。城内,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统一思想,肯定主席的军事指挥。王林虽未与会,但感受到了会议后全军上下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凝聚力。他严令部队加强警戒,确保会议绝对安全。

彝海结盟:进入彝族聚居区前,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民族政策教育。王林要求独立团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彝族风俗。刘司令员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传来,全军振奋。独立团后卫部队安全通过彝区,未发生大的冲突,并又有数十名深受感召的彝族青年加入队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