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从湘江开始 > 第27章 鲁班场战役三渡赤水(第1页)

第27章 鲁班场战役三渡赤水(第1页)

第27章鲁班场战役三渡赤水

第27章鲁班场战役三渡赤水

1935年3月15日,黔北的空气里弥漫着硝烟与决绝。中央红军主力兵锋直指仁怀鲁班场,意图围歼盘踞于此的中央军周浑元部,砸碎这只紧追不舍的恶犬。红五军团,这柄“铁血后卫”的尖刀,受命从东南方向猛攻鲁班场南翼的核心屏障——三元洞。

枪炮声在群山间回荡,从清晨响至午后,震得人心头发麻。红五军团麾下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团,三个以坚韧著称的主力团,轮番向三元洞守敌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战士们顶着密集的弹雨,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撕开了外围的铁丝网,炸毁了简易的掩体,将战线推到了敌核心阵地前。然而,眼前的景象让后续冲锋的战士们心头一沉:

三元洞依托山势,密密麻麻修筑了数十座坚固的碉堡!这些用条石和混凝土浇筑的怪物,射击孔开得刁钻,彼此间火力交叉覆盖,形成了一张死亡之网。川军(周浑元部多为川军)依托其中,用马克沁重机枪和迫击炮织成一片片收割生命的火幕。红军战士的英勇冲锋,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和泼水般的弹雨前,一次次被撞得粉碎。山坡上,倒伏着越来越多穿着灰色军装的身影,鲜血浸染了初春的泥土。

“军团长!三十八团一营长牺牲了!三十九团三连打光了!敌人碉堡火力太猛,根本冲不进去!战士们…伤亡太大了!”通讯参谋的声音带着哭腔和压抑不住的愤怒,将一份染血的战报递到董振堂面前。

董振堂站在临时指挥所的高地上,望远镜里映照出三元洞前惨烈的景象。他紧抿着嘴唇,下颌线绷得像刀锋。三个主力团轮番猛攻,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却只在敌人外围阵地上啃下几块硬皮,核心的碉堡群依然像磐石般屹立,喷射着致命的火焰。时间在流逝,每一分钟的胶着都意味着更多战士的牺牲,也给了周浑元更多加固工事、等待援兵的机会。

“不能再这样硬啃了!让王林上吧”董振堂猛地放下望远镜,眼中闪过一丝痛惜,随即被决绝取代。他深吸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吸进了战场上所有的硝烟与沉重,然后重重吐出,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铁锤砸在砧板上:

“命令!独立团!王林!立即接替攻击位置!目标——三元洞核心碉堡群!给我砸开它!试试他的重火力,能不能把龟壳给我敲碎了!”

命令如同带着火星的箭矢,瞬间射向独立团待命的区域。

就在这之前,王林正伏在距离主攻方向稍远的一处隐蔽山脊上,手中的蔡司望远镜(箐口缴获)牢牢锁定了三元洞方向。脑海中的3D地图上,代表敌军的深蓝色光点密集地龟缩在那些坚固的碉堡里,而代表友军的红色光点,则在碉堡群前艰难地闪烁、明灭,每一次明灭都代表着一个战士的倒下或重伤。

“妈的…这周浑元属王八的?修这么多硬壳子!”王林低声咒骂,眉头拧成了疙瘩。望远镜里,红军迫击炮弹砸在碉堡顶上,除了炸起一片烟尘碎石,对那厚实的结构几乎毫无影响。重机枪子弹打在射击孔边缘,迸溅出火星,却无法阻止里面持续喷吐的火舌。传统的火力压制,对这种永备工事效果微乎其微。

怎么办?强攻?那跟送死没区别!用炮?团里那十门82迫和刘根胜的炮术再神,也啃不动这硬骨头!王林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各种战术方案在脑海中闪过,又被系统“战术模拟分析”快速否决,成功率普遍低于30%,附带触目惊心的“高伤亡预警”红光。

就在焦灼之际,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三元洞侧后方山脚下的一片区域——那是仁怀的酒坊。几座规模不小的酒坊矗立着,烟囱高耸。吸引他注意的,不是酒坊本身,而是酒坊外堆积的一些粗大的金属管件!那是酒坊用来蒸馏冷却的装置,粗大的铁管子,直径比汽油桶略小,但管壁厚实,看起来异常坚固。

一个模糊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击中了王林!汽油桶抛射炸药包!后世被称为“没良心炮”的土制神器!那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对付这种碉堡简直是克星!炸不塌也能把里面的人活活震死、震晕!

“汽油桶…汽油桶…”王林喃喃自语,随即眼睛猛地一亮,“没有汽油桶…但这大铁管子,行不行?!”他立刻集中精神,在脑海中启动“战术模拟分析”功能。

【战术推演:改造大型铁管(酒坊冷却管)作为简易抛射装置,发射大型炸药包攻击碉堡】

可行性:材料易得(周边酒坊),结构坚固(厚壁铁管),原理可行(密闭一端,利用发射药爆燃气体膨胀推动)。

威力推演:抛射10-20公斤炸药包至100-200米距离。爆炸冲击波对碉堡内人员杀伤效果显著(窒息、震伤),对碉堡结构有破坏震塌可能。

风险:精度差(需抵近发射),射程近(暴露风险大),操作危险(炸膛、殉爆风险),对发射阵地要求高(需稳固挖掘)。

胜率评估(针对碉堡):70%(成功摧毁瘫痪碉堡)!【高能预警:操作不当有重大人员伤亡风险!需严格训练与防护!】

系统建议(狗头军师模式):可行!但需速成训练,精选射手,加固发射管(外部箍铁条),挖掘深度掩体,多管齐发覆盖目标!

“成了!”王林心中狂喜,猛地一拍大腿,“就是它!咱们的‘铁管惊雷’!”

他立刻转身,语速快得像连珠炮:“张红土!带上侦察连,立刻去那边酒坊!找管事的,不管买还是‘征用’,把那些粗的蒸馏冷却铁管子给我弄来!有多少弄多少!动作要快!钟光邦!带上工兵排,找工具,锯子、大锤、铁箍!准备改造!刘根胜!把你炮连里胆大心细、玩过土炮的老兵油子给我挑出来!有大用场!”

命令一下,独立团这部精密的战争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侦察连如狼似虎扑向酒坊区,很快就连哄带劝(辅以银元)拉来了十几根长短不一、但都粗壮结实的铁管。工兵排抡起大锤、钢锯,在隐蔽的山坳里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锯掉多余部分,用缴获的铁条在管子外部紧紧箍上几道,增加强度。炮连选出的几十名胆大心细的老炮手,围着这些奇形怪状的“炮”,听着王林唾沫横飞地讲解原理和操作要点(结合系统推演出的简易流程),眼神从最初的迷茫迅速变得狂热。

“团长!这玩意儿…真能把那么大一包炸药扔过去?”一个满脸硝烟的老兵摸着冰冷的铁管,既兴奋又有点发怵。

“废话!原理跟炮一样!气儿憋足了,劲儿就大!”王林瞪着眼,“记住!装药量要准!管子埋得要深要稳!点火后撒丫子跑!谁慢了变烤猪老子可不负责!”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吼道,紧张的气氛中夹杂着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

就在王林亲自指挥着将第一根加固好的铁管斜着深深埋进挖好的土坑,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角度对准远处一个显眼的碉堡,准备塞入用油布包裹的巨型炸药包(里面塞满了缴获的炸药和碎铁片)进行试射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