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霖伸手去取,但手指尚未触及书册,忽又将手缩回。
他望着那册古书,自言自语道:“想来这必非普通之书,不然,绝不会入在这一无所有的‘听风筑’里,我岂可随意翻动?”
于是,他开始仔细研究那石几,何以会自动移开的道理……
无意之中,他轻轻一碰几面,不料那几面竟自缓移移同原处,严丝合逢,不着半点痕迹。
他感叹着这匠心之作,缓步又回至榻前。
岂料,他甫一落坐,那几面竟又自动开启。
忽然,他心中一动,欢呼道:“啊!原来是逍遥前辈有意给我看的!”
他猛地一跃而起,捧起那册古书,依旧坐回榻上,强压着心头激动,迫不及待地轻轻翻动。
扉页之上,工笔写着:“祛尔心贼,还尔明台;天人合一,否极泰来。”
岳霖熟视有顷,又轻轻地翻过一页,写道:“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他望着书册,沉思良久,颔酋轻叹道:“世人若是都能明向这些道理,岂不是就再也没有争、杀、仇、恨?人无烦恼,世无争端,那该又是如何的一种境界?”
他再翻一页,上面仍工笔所书,写着:
“儒家请求;定静安得虑,微危精一中。
释家则为空,亦即——有——无。
道家三宝:精、气、神;三关:手、足、口。”
他看了半晌,竟无法理解基本深意,索性略过,再看下页。
另一页上了无字迹,只划了一幅令人难解的图,状如古树之根,须芽横生,零乱已极,最使他不解的是纸质与其他各页不同,竟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细绢,许是年代久远,已隐隐泛出黄色。
他再往下看,仍是一幅图画,绘的是一只彩凤向阳而立,羽毛鲜艳,神俊非常,四周,百鸟环绕,有的剔翎仲爪,有的振翅飞翔,姿势各自不同,但却画的栩栩如生,直是呼之欲出。
再下面绘着一个年届古稀像貌清癯的老者,端坐于薄团之上,左手食指遥指远方右掌当胸,掌心朝外。老者慈眉善目,令人望之,肃然起敬。其后又是一幅立像,左掌旁引,右掌缓缓推出。各种姿势不同的图,共计一十二幅。以后,便是每一幅图的朱文讲解。
岳霖不觉看呆了,这时,他心无旁鹜,细心研读,但是,看了这些解释的朱文,觉得深奥、文博和妙谛难解。
也不知看了数百十遍,总算得以稍窥门径。
他天赋过人,资质俱佳,如此一来,更是苦苦参研,埋首不倦。
洞中无岁月,岳霖在这“听风筑”石室中,不知不觉已是三月过去。
在这期间,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已将书中所载武功全部学会,所以差者仅只火候而已。
那张须芽横生的古树根藤,竟是一张人身经脉图,而且,内中暗含着一种高深莫测,妙绝毫巅的步法。
岳霖自这张图中,非但学会了移穴、练气之法,更从其中悟解出其巧无比的步法,纵使在千军万马中时,不谙半点武功,亦可横冲直撞,往来自如,别人连一角衣襟,也休想沾到。
其余飞禽身法,和那一套十二式掌招,也都练得娴熟无比。
石室之内,昼夜不分。
山泉潺潺,风声霍霍岳霖也不知此时是日是夜,是何时辰?
他仰面告壁,喝了几口山泉,然后回身卧于榻上。
一时之间,思潮起伏,难以平静。
他想到许多人,也想到许多事。
最令他感到惶惑难安的便是那孤女小玲,失踪多时,下落不明,尔今究竟是生?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