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两宋演义 > 第三回 觅遗嗣文煜忠寻 破危局文昭献计(第1页)

第三回 觅遗嗣文煜忠寻 破危局文昭献计(第1页)

第三回觅遗嗣文煜忠寻破危局文昭献计

《蝶恋花·春思》

小院深深门掩昼,燕子来时,自嫌春瘦。几度欲归归未就,夕阳红到阑干透。

十二曲阑闲倚久,满目凄凉,往事空回首。记得年时曾载酒,而今只有花依旧。

诗曰:

谁谓意气难熄灭,托孤悔业是天魁。

顾郎寻嗣接手护,引出后曜斗雄威。

首战不必难分胜,三龙捣水结义回。

重构初时聚义事,谱写新篇真光辉。

上回书道,众人计议已定。待至二更时分,顾范则怀揣郁澜涛手书,亦不取那九环大刀,只取了一条朴刀在手。黄文铭亦是轻装短打。二人悄没声息地踅出庄门,径奔新乐村而去。其余兄弟俱在庄上,专候二人消息。正是:才过幽冥坟冢路,又逢虎狼埋伏兵。

且说二人趁夜赶至新乐村口,正遇泼皮闹事。黄文铭眼尖,低声道:“兄长且看。“范则抬眼望去,但见五六个泼皮围坐村口,酒坛歪倒肉骨横。为首者袒胸露腹,额角刀疤映火光。正揪着老农勒索,吓得孩童哭嚎逃。二人本欲绕道,不料转身又见一队官兵执火把,钢刀出鞘巡夜来。亏得黄文铭机警,急忙拉范则隐入柴垛后。

黄文铭蹙眉道:“前狼后虎,如之奈何?”范则沉思片刻,忽露笑意,附耳低语。只见黄文铭暗取铁胎弓,轻搭狼牙箭。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那支狼牙箭破空而至,但听“噗“地一声闷响,正中那泼皮头目心窝。那厮手中酒碗“当啷”坠地,踉跄两步,仰面栽倒在篝火旁。余众登时大乱,顾范则与黄文铭趁乱离开。

二人沿着村中幽径谨慎前行,借着月色寻至一座青瓦小屋前。范则轻叩门板,屋内顿时传来利剑出鞘之声。一个清冷女声隔着门扉问道:“夜半叩门是甚人?”范则连忙取出郁澜涛的书信和兵符,从门缝递入。片刻沉寂后,屋内突然响起婴儿啼哭声,接着门闩急落,一位年轻妇人慌张开门。只见她青丝散乱,未化妆容,怀中有一婴孩,啼哭不止,右手持剑未归鞘,左手秉烛照客颜。那妇人将二人让进屋内,反手紧掩门户。

二人进屋看时,但见屋内虽贫寒却齐整。一盏油灯如豆,照见五六个孩儿蜷缩墙角,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尚在襁褓中啼哭。旁边横卧一条大汉,那汉子怎生模样?但见:面若重枣,唇如涂朱,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细髭髯,丹凤眼,卧蚕眉,手中握青龙偃月刀,这条汉子端的与关胜有七八分相似,堂上正中供着一处灵位,上书“梁山泊众好神灵位”。

顾范则闻言回首,但见那女子,二十六岁年纪,又细观其神态,见其容妆何如?观之如何?只见:

头戴一顶攒珠银丝冠,两缕墨发垂肩,身着月白广袖流云袍,腰间悬一枚羊脂白玉玲珑佩,行动时清响泠然。手执一柄泥金折枝梅纸扇,指节修长,腕间隐隐透出几分书卷清气。

正值豆蔻之年,温婉娴淑,若春花之绽,秋月之皎。肌肤细腻,如凝脂之滑;腰肢纤柔,似束素之约。眉黛轻描,翠羽之轻盈;笑靥如花,遮扇之仙降凡尘,其步态轻盈,若凌波微步,举止间流露出不凡之气质。肌肤之细腻,宛如初雪之纯净,触之若无物,观之若珍宝。腰身之纤细,如柳之柔,随风轻摆,尽显婀娜之姿。鼻若悬胆。

眉如远山之黛,淡扫轻描,自然天成。目若秋水,深邃而清澈,顾盼之间,自有一番风情。笑颜如春日之暖阳,温暖人心;齿若编贝,洁白整齐,启唇一笑,足以倾城。其美,非独形貌之丽,更在于气质之雅,内外兼修,实为人间之绝色也。

有诗为证:

玉冠墨发映清辉,广袖流云踏月归。

折扇轻摇春水动,海棠簌簌落人衣。

豆蔻风华意气稠,银丝攒珠衬星眸。

腰间玉佩鸣风露,一笑疏狂醉画楼。

亦有诗为证:

豆蔻年华正当时,玉立亭亭似新荷。

杏眸含露犹带怯,樱唇未启笑先涡。

青丝绾作双丫髻,素手纤纤扶门框。

虽是布衣荆钗饰,难掩灵秀出尘姿。

且看那女子泪痕尚湿,原来姓花名凤梧,籍贯安庆人氏,小字花郎,号为娇女郎,小李广花荣的远房表妹,此女原是唐代花敬定将军之后。那花敬定公后人迁居安庆,传至凤梧之父花成,又徙居清风寨。后花成身故,临终时将女儿托付与花荣照料。年小花荣五岁,虽未得兄长神射真传,却也弓马娴熟。这女子常独坐山涧,抚琴自娱,清音袅袅,穿林渡水。后投在智多星吴用门下,学得排兵布阵之法,端的智谋过人。梁山泊上一众好汉,俱尊她作“智武侯”。

有诗赞这凤梧道:

学得西川八阵图,双袖藏兵握虎符。

运筹帷幄千机变,十三载就兵谋熟。

策出孙武亦叹服,阵列卧龙亦惊殊。

梁山皆赞智武侯,花氏凤梧耀江湖。

又有一首诗赞颂这凤梧曰:

唐将花门有遗风,凤梧本是娇女娃。

祖承敬定唐时勇,父徙清风寄晚霞。

琴涧空山传妙曲,兵韬吴帐展才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