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沮授再次出现,是谏阻袁绍废长立幼。
彼时袁绍外放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称“必为祸始”。
实际此话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
(袁绍)出长子(袁)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
”
绍不听。
--《魏书袁绍传》
袁绍诸子夺位相残,是在袁绍集团壮大之后;袁谭外放青州的时间,却在初平年间(190-193)。
彼时的袁绍,自己都不成气候,长期处在张燕、公孙瓒等河朔军阀的威胁之下。
袁谭在青州任上,“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战功赫赫,对袁绍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谭)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9州春秋》
(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楷连战2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
绍乃遣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败退还。
--《后汉书公孙瓒传》
因此,袁绍外放袁谭到青州,符合历史的客观需要。
但在《魏书》当中,却将袁谭外放青州的时间线索,故意放在袁绍攻灭公孙瓒(199)之后,以作迷惑。
(袁绍)击破(公孙)瓒于易京,并其众。
出长子(袁)谭为青州。
--《魏书袁绍传》
实际曹操十分清楚袁谭出镇青州时的历史背景。
因为袁谭的青州刺史,就是曹操表奏的。
(袁)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袁谭)为刺史。
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
--《9州春秋》
注意:由“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可知,彼时田楷、孔融皆在青州,所以定是初平年间无疑!
由此可见,沮授所谓“必为祸始”的记载,即使其中有实情,也必定掺杂了曹魏官方的政治目的。
官渡之战,是沮授活跃的高峰期。
彼时的沮授竭力阻挠袁绍南征,袁绍不听;沮授又劝袁绍打持久战,不要南渡黄河,袁绍又不听。
(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
沮授又谏绍……绍不从。
--《魏书袁绍传》
在反复的“不进忠言”之下,袁绍终于迎来的惨痛失败。
哈哈哈哈哈哈,看到此处,云某险些笑掉大牙!
什么叫睁着眼睛胡说8道?
此也!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