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傅有所不知,仲业素来忠义,仲业故主、黄祖匹夫亡于孙仲谋之手,故仲业1直欲为黄祖复仇。
此番刘景升欲借刘玄德之力图谋大事,必已暗中遣人联络仲业,只是…某等皆不知,仲业竟已暗中潜入武陵。
唉!
以某观之,当是某南阳同乡、汉升将军寻到仲业,请其人助刘玄德,共报黄祖匹夫之大仇也。
太子太傅明鉴,黄汉升与黄祖匹夫,乃同族而异支。
”
赵旻至此已完全想通此事之前因后果。
张绣在南阳之时,恐怕与文聘有些龃龉,是以文聘对赵旻恨屋及乌。
而张羡之乱时,文聘1定曾参与平乱,故5溪蛮对文聘敬畏交加。
江南之乱后,文聘漂泊江南,偶遇黄忠,2人1拍即合…
于是有了5溪蛮生乱、刘备谋荆州!
1念及此,赵旻看向荀攸和陈群。
“黄汉升是否仍在江东?”
荀攸、陈群怎么可能知道黄忠何在?
0陵士人刘先替2人解围。
“太子太傅,黄汉升应不在江东,否则合关云长、黄汉升之勇,吴县早已为刘玄德攻下。
”
赵旻对此深以为然。
得知刘备密谋之后,赵旻已经察觉,张飞攻钱唐为虚、关羽攻吴县亦为虚!
真正的杀招,恐怕是躲在荆州的黄忠!
刘备当前的目标不是吴郡,而是庐江郡!
刘备的真正目的,已经呼之欲出!
问题又来了:
为何孙权在事关自己存亡的大战中智商狂降?
【作者题外话】:上1章刚刚提及,孙权因为出身卑贱,对江南的豪族特别提防。
虽然孙权放弃了孙策的“尽诛英豪”等血腥政策,转而通过联姻手段,逐渐完成了自身的“江东化”;
但对吴郡门阀,孙权始终心存芥蒂,不肯完全信任。
此外,孙权甫登主君之位,1众淮泗士人不1定对孙权信服,所以孙权也在提防淮泗士人。
由于孙权的猜忌,故而给诸葛亮施展计谋提供了充足条件。
这1章,咱们便聊1聊诸葛亮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句话,呵呵,真特喵的扯犊子!
奉行法家之术、势的诸葛亮,权欲之心实则极重!
察人之所行,不察人之所言。
《出师表》天下名篇,其中“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更是被文人骚客争颂,以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