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卧龙、凤雏”之名从何而来?
司马徽在荆襄所隐藏的能量,由此可见1斑。
综上所述,董和此番以司马徽的5名高徒举例,试图打动司马徽。
但董和最终还是失望了。
但其人仍未放弃最后的努力和尝试。
“兄长有所不知,弟在秭归之时,已说服诸…”
司马徽微微1笑,扬起自己宽大的袍袖。
显然,董和虽未说完,但司马徽已知其意。
“幼宰贤弟还请毋复多言。
弟与其苦劝冥顽不灵之老朽,不如往诣德公父子,此行贤弟或有所得。
”
董和心中暗暗称奇。
司马徽虽躬耕不辍、自守于山野之间,却绝非不知天下大事之徒。
其人显然已知,秭归、南郡乃至整个荆州之风云变幻。
董和遂不再多言。
其人双手举起茶盏,向司马徽行礼。
“既如此,弟不再多言便是。
兄长请用茶!
”
这1次司马徽并未再摇头,而是双手接过茶盏微抿1口盏中那红里透金、清香4溢的茶汤。
品过茶汤后,纵使是淡泊如水、心如明镜的水镜先生,也忍不住出言赞叹。
“好茶!
无愧吴侯香之名!
此乃太子太傅钟爱之茶,老朽谢贤弟厚赐。
”
言罢,司马徽放下茶盏,向董和行了1礼。
董和闻言心中1动。
在这1刻,他心中豁然开朗。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之吴侯孙伯符之于自家主公,何异于初出茅庐、初露峥嵘之卧龙诸葛孔明之于司马徽?
原来如此!
于是董和在还礼之后,试探道:“兄长尽管放心,即便汉室江山1统,某主亦可容天下英雄。
”
董和的意思,在司马徽看来再明显不过。
司马徽终于不再端着架子。
其人幽幽1叹,再次向董和行礼。
“贤弟勿要见笑,老朽视孔明宛若亲子,不忍孔明…”
这1次,董和笑着打断了司马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