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老子的智慧人生 > 第11章 沉静超然的良好心态(第4页)

第11章 沉静超然的良好心态(第4页)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无论你的速度快慢,只要迈出第一步,或迟或早,总能到达目标。很多人的遗憾是,他们只是打算开始,却从未采取行动;或者几步不顺利,马上退回到原来的地方。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变的定律:首先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成功的人都是行动导向的人。一旦他们有了什么想法,就立即去实践,实践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可能成功,一是可能失败,成功总是伴随着一串失败,是失败的累计。所以只要你去试,不会输。

2006年世界杯开赛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俨然成了“空中飞人”。为了方便他在12个赛场之间奔波,赞助商阿联酋航空公司为他提供了一架直升机。德国媒体将这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贝肯鲍尔欣赏老子,这在德国并不算新闻。早在青少年时期,喜欢读书的他就涉猎了老子的著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当时他最喜爱的格言。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6.成功没有捷径

大器晚成。——《老子·第四十一章》

贵重的器物总是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成。

“大器晚成”这个词,一般被用来安慰那些少年不得志的人。但这并不是老子本来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龄。姜子牙八十岁当宰相,是大器晚成;甘罗十二岁当外交官,也未尝不是大器晚成。“晚”是指时间。准确地说,是刻苦努力的时间。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可望成功;反过来说,一定要将成功希望寄托在长期努力上,不可急于求成。

人就如一棵树,根深土厚,则茁壮茂盛,必成参天大树栋梁材;根浅细土贫薄,则生长无力,恹恹欲睡,到老也是又细又矮的小材料,只能够个扁担的料罢了。因此要想成为撑柱国家的栋梁,必须进行艰苦持久的“培土固根”,大器之所以成为大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晚成,因其晚而准备充足。

大文豪鲁迅先生37岁才发表作品,冲飞惊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一代文坛领袖;乡士作家刘绍棠17岁发表作品,过早成名,过早恋爱,心浮气躁,最终也没有几部象样的大作。多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很多人著书等身,却都是泛泛之作,没渗入几个创造细胞,不久就默然无闻了。

《三国志·魏书》有言:“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西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说:“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西门吹雪学剑,每天练习拔剑一万次。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绝世高手。这是武侠小说中杜撰的故事。

达芬奇学画,鸡蛋这种简单物体他画了3年。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画坛泰斗。这是历史书上的真实故事。

很快到手的东西,其价值令人怀疑:用激素催生的速成猪,既无营养又有害健康;在速成班学会的“半吊子”技术,好看不好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速成成绩,造就的只是高分低能;挑灯夜战匆匆完工的速成建筑,真的能害死人……

尽管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有些人还是“不信邪”:别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商高,或者说比别人聪明。他们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条捷径,省略辛苦练习的过程,比别人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他们最后找到的捷径是赌博、买彩票、做违反规则的事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结果呢?最后一事无成。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悟。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所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更快只能通过更多努力实现,希望金子超过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成功的要点,就是克服对慢的恐惧,一点一点地把梦想握在手中。

黑格尔说:“老子的哲学不得了,和希腊的哲学一起,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7.凡事欲速则不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第二十四章》

翘起脚尖要站的更高,反而站立不稳,一步跨作两步想要前进的更快,反而不能前行。

踮起脚尖来,能站多久呢?其实,是难以长久立足的,练过功夫的人,也不过站一短暂的时间。平常时,人们很少要那么踮起脚来站立,也许是个矮子,为了与人比高,才这样做,或者,偶然远望,才那么踮起脚来。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这便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跨者不行”是说跨开大步在走路,只能暂时偶然的动作,却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远路,那是自取颠沛之道,不信,且试跨大步走一二十里路看看。大步走,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因此,老子用这两个人生行动的现象来说明有些人的好高骛远,便是自犯最大的错误。“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里,一切讲求速度:放眼望去,吃的是“速食面”,读的是“速成班”,走的是“捷径”,渴望的是“瞬间发财”,以至于造成社会追逐功利,普遍短视的现象。

古人告诉我们,鸡肉要用小火慢慢的煅,才会好吃;拜师学艺,至少要三年四个月才会有成,任何工匠,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可是,我们已经把这套宝贵的生活哲学遗忘了。

在“速度”挂帅的前提下,人人不再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处处显得毛躁马虎、急功近利。

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子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它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小孩以为几小时之后,蝴蝶的翅膀会自动舒展开来;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一切依旧,那只蝴蝶注定要拖着臃肿的身子与干瘪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开展飞翔。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体会“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真谛。炖、熬、磨炼、挫折,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急于成功的人,别忘了日本名将德川家康的一句名言:“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比如,读书是件慢活,急不得。尤其是人文科学门类,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认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功夫不到,水平就难达到,体悟不到,感觉就找不到。那种“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办法实在是把学问当作了工具,当作了一件随手可以抓来的用品,这样的实用主义态度是最要不得的。因而读书首要之事就是抛掉这种态度。

大自然的道理是非常奥妙的,每一生命的成长都充满了神奇与庄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一定得在蛹中痛苦地挣扎,一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小孩善意的一剪,反而害了它的一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