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顺治末年完结版免费阅读 > 第82部分(第2页)

第82部分(第2页)

顺治把手搭在她手上,发出一声惬意的叹息,“早几年读汉人的书,看到一句诗,诗曰‘红袖添香夜读书’,觉得十分向往。那时候我就在想啊,我这辈子,要是有这样一位能伴我到夜深地喜欢的女人,为我红袖添香夜读书,我这辈子就不算白活。”

有一位心心相映的红颜之女,是古往今来多少中原文士向往的佳境,然而自古至今,得偿心愿者又何其少?他贵为天子,人都说天子为至尊,他却连自个儿地婚姻都没有自主权,母亲自幼耳提面命,时时不忘提醒他为君者的责任,时时要他牢记祖宗为大业做出地种种努力,殷殷叮嘱要他做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是,他知道自个儿的身份,也决意去做一个让后人谈起来竖大拇指的好皇帝。可是,他不仅仅是一位帝王,他首先还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他不仅仅背负着责任,他还应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读了很多史书,书上都说帝王之路,是一条寂寞且清冷地孤独的道路,他不想一个人走,他已经一个人走过了童年,少年,他特别特别想要有一个人,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不离不弃地陪在身边,能明白他心中所想,能理解他脑中所思,能与他唱和应答,谈诗作画,趣味相投。这样的女人,美貌在其次,血统高贵与否也是次要地,他期望的是意志相协,情投意合。

顺治抬头看着依在自己身侧地董鄂妃,她秀美的脸庞,在烛光映衬下越发美丽的让他着迷。一个美而慧的女人,而且有着世界上最体贴的性子,人美心更美,不管自个儿批折子批到多晚,总是陪伴在侧……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让人喜欢的女人呢?让他越来越痴迷,而且最最美妙的是,这样的好女人是他的,她同样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顺治抬手抚上她细滑的脸腮,由衷道:“珊瑚,能得你相伴左右,老天爷待我总算不薄!”

董鄂妃心里欢喜,有些羞喜的别开眼神,“陛下,呆会儿该歇了,现在妾身不打扰你批折子。”

她走到旁边不远处一张桌前坐下,先拾起笔,把刚刚一

尾的画做完,放到一旁晾干墨迹,又取了一本书读。时不时抬头看看这边,留意他有什么需要。

“是什么奏疏?陛下这么为难?”

董鄂妃时不时抬头看看顺治这边,留意他有什么需要。突然发现他拿着一本折子,犹豫再三,眉头紧紧皱起,一脸沉吟难决的表情,不由有些关切。

“洪承畴的折子。”

“哦,前线的军情折子?”

顺治点头,跟着又摇摇头,“夹了一道私人请托地奏折。”

“私人的请托?”既是非关军国大事,董鄂妃好奇,便开口问道:“什么样的请托,让陛下这么为难?”

“他欲请我做主保媒,把他一个孙女许给陈旭日。”顺治有些苦恼,另外从旁边拿了几本奏疏堆过来,“你看看,都是些为自己家女孩儿保媒的折子。”

自上月里陈旭日不顾自身安危,勇敢承担劝服皇帝的重担,皇太后亦当众赞其忠心可嘉,王公显贵们等一众大臣看在眼里,自是领了他地情,并开始重新估量这个少年的份量。

七月开始选秀女,到现在有一些秀女已经确定被撂了牌子,可以自主为女儿择婿。而宗室女免选,宫妃的娘家姐妹免选,京里一大堆适龄女孩儿要择婿。不光是旗人的女孩儿,汉臣们也纷纷动着自己的脑筋,因着私下里渐渐传开,皇帝撂下话要为陈旭日择亲待定,便有许多做媒的折子一一呈往御前。

董鄂妃略略翻了翻,掩嘴笑道:“哎呀,这么多呀?陈旭日可真是个香饽饽啊……也是,满天底下划拉划拉,能被天神垂青的还真是就他一个,但凡能往御前递得上话的,|Qī+shū+ωǎng|觉得条件差不许多,谁不惦记着招他为婿?”

语气稍顿,“陛下前儿说要给他许婚,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吧?”

“珊瑚,还是你了解我的心思。”顺治点头承认道:“上个月范文程生病,听太医说他身体不甚好。范文程有一个孙女,今年恰好十一岁,跟陈旭日一般大。我想着赐他件喜事,让他高兴高兴,只盼着他心里一欢喜,精神好些,往后身体也能有些起色……范大人不容易啊,三朝元老,对我大清始终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

范文程自努尔哈赤时代就效命大清,参与政事,成为大清最早的汉人文臣。皇太极继位后,范文程大得宠信,是朝廷最重要地谋臣,凡军国大事,皇太极无不向他咨询。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推翻明朝时,范文程又以明睿的政治眼光,看到了千古难逢的机遇,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大军入关、逐鹿中原、夺取天下。大清定鼎燕京之初,范文程为稳定局势、收揽人心、缓和民族矛盾做了很大努力。一旦多尔衮专擅朝政,焰熏天,范文程又明智地后退,与这位摄政王保持相当的距离。

现下范文程又是最得顺治重用地汉大臣,倚之如胘股,言听计从,授议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又进太傅兼太子太师,礼遇极厚。

董鄂妃知道,顺治曾亲自调制药饵赐给生病的范文程,还特遣画工到他府上为他画像,并将画像收藏在宫内,以便“见画如见人”,能日日=:面;恩赐给范文程地御用衣物食品,更是多不胜数。而且还考虑到他形貌颀伟,下令为他特制衣冠,以求合身称体。老臣与少主之间的感情,已超越一般的知遇之恩了。

“陛下若是拿定主意,何必又如此心烦呢?”

顺治只是摇头。别人所求,也还罢了,偏生是洪承畴。

自从顺治十年洪承畴授命经略南方,解决南明永历朝廷以来,直到孙可望投诚前,数年间他基本上是围而不攻。朝中亲贵大臣对此猜忌百出,不是攻击洪承畴老是饷,不堪重用,就是猜度他念明朝旧情,不肯进军,甚至刻毒地密奏他私通南明,纷纷要求将洪承畴革职罢免。

洪承畴为此也是自危不安,多次上奏自陈:“年已六十有四,须发全白,牙齿已空;右目内障,久不能视,只一左目昼夜兼用,精血已枯”,而且任职三载有余,“一筹莫展,寸土未恢;大兵久露于外,休息无期;民人供亿于内,疲困莫支”等等,请求皇上予以罢斥处分。

洪承畴在顺治心里之地位,与范文程不相上下,而且洪承畴有大功于朝,对他忠心可嘉,奈何手握重权,又掌重兵,朝中非议实多,他自己也多惶恐,倘使这门亲事,能安老臣之心,实不该吝啬,况且他领兵在外多年,新近为国家立下大功,只这一项私求,实无不允之理……

说到陈旭日的婚事,董鄂妃又想起一辙,有些不安道:“前些时候听太后的意思,一定要为他选个满洲格格,让他好专心为朝廷做事……”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四十七章 蛮横的懿旨(一)

旭日不晓得朝中有多少人在惦记他的婚事,但他至点:宫中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尤其是,那天下晌顺治找他谈话,原是聊天的性质,后来不知怎的扯到要给他择亲的事上头,那时候有侍候的宫人在旁,所谓君无戏言,难保不会有人把这话给传出去——

不对,不是难保,应该说肯定会有人把这话传出去。

陈旭日有一些着忙:若是由皇帝指婚,那后果不单单是盲婚哑嫁,怕还要掺合上政治婚姻的成分。

这时代真是让人无奈了,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一个个竟开始往订亲啊结婚啊这样的人生大事上奔,着的什么急呀?不答应还不成,孝道的大帽子能压死人。

陈旭日以为,比起母亲的盘算,倒是皇帝这个突如其来的主意比较吓人:满洲姑***脾气是出了名的!旗人家的女儿因为要参与选秀,说得自家闺女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