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顺治末年完结版免费阅读 > 第58部分(第2页)

第58部分(第2页)

“均衡。承你唤我一“老师”。方才我几番思量。觉有几句话。还是要与你说上一说。”

金之俊走过来。对少年诚恳恭敬的眼神。略一犹豫。道:“你年纪虽小。到底所处的环不一样。有不说藏着掖着。也当稳当点。别那么峰火冒烟的。容易给自己惹祸灾。”

他看看左右无人。低声又道:“就好比那句满汉有别。谁都知道。谁都咽在肚子里。你看个人明白儿用嘴巴嚷出来过?有些事吧。人人知道就是那么个理儿。是不能说。说出来痛快痛快嘴。听的人很可能就不高兴。就搁心里去。保不齐就被哪个惦记了去。抽空子冷不丁阴你一下。防不胜防。说不的也会因此惹来一场灾祸……往后行事。当慎思。慎言。慎行。”

陈旭日深深施一礼:“师指导。均衡铭记于心。均衡年纪小。于朝政上见解生涩。纵出语直率。皇上不过训斥几句。总不会因此怪罪下来吧?”

有些事。你就不能表现的太成熟。如此虽是谨慎了。却不免予人城府颇深的印象。不生戒';。也加了几分小心。有心人不免会嘀咕:放这样一个人在太子爷身边。假以时日。是心腹大患。

对上位者来说。要做纯臣。最好有一个弱点。可以让人示惠。让人觉。掌握你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一个在民间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再怎么早慧聪明。终不了孩童式的率和莽撞。表现的太成熟。真不是件好事。

陈旭日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才放|自己适时适的说些直来直往的话。既长了自己志气。示弱于人。

他不方便把这些心一一说明白。就笑笑道:“均衡年幼。很不懂事。陛下宽宏。不予计。往后还要请老师多多提醒…”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八章 大逆不道

比于紫禁城,陈旭日在南苑的日子,总体来说,过的7V

每日里陪陪年幼的太子爷,抽时间跟费扬古或是布日固德学习骑马,隔个一两天,参与皇帝和翰林侍读的谈经论文,晚间趁着夜色清凉,点烛夜读书……

不出几日,随圣驾幸南苑的满臣汉臣,都明白看出来了:皇帝这是有意栽陪这位汉家少年。

而陈旭日听顺治话里话外露出来的意思,竟是盼望他能再有出彩表现,“一朝闻名天下知”。

君王这种殷殷盼望,令他颇有些奇怪。

不管怎么说,自己只是刚满十岁的少年,名声过盛,绝非一件幸事。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嫉妒是一种原罪,表现的太出色,与众人距离越拉越大,其结果只能是一个孤臣,被人敬而远之。被孤立的后果,想想就让人觉得思而生畏。

关乎国计民生上,陈旭日倒是有几个腹案。只是牵一发动全身,没有思虑周详前,拿出周密详细的可行性的计划,他是绝对不会贸贸然就提出来。

好的计划,还需要用雷霆手段去推动,不然只会流于空谈。

一切要等待时机,俟机而动,务求一击必中。

他需要时间成长!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古人斯语。诚是至理明言。

不过短短数月。陈旭日已经习惯了诸事由人服侍地生活。

这种服侍有别于现代地富贵家庭雇请地帮工。是真正地事无俱细面面俱到。

一早起来。陈旭日伸个懒腰。刚拿起衣服。小德子已经接过手。服侍他穿戴。

“小爷。呆会儿您是想练字呢。还是看书?”

小德子给他把衣襟整理地齐整规矩。从枕头边拿过一个红丝线串着地山核桃雕出地佛像。交给他戴上。手指头从佛像上滑过。忽然寻思起一件事。“万岁爷前儿个让人送来了几册经书。交代您务必抽时间好好看看。这两天事多。一时没顾得上。这会儿是不是翻看翻看?省得回头万岁爷问起。您要是一问三不知。拂了陛下一番美意。总是不妥……”

他絮叨着,这边陈旭日握着这枚山核桃的护身符,不其然想起了它原先的主人——沈芸。

扮男装,随父辈辗转天涯,餐风宿露兼且担惊受怕,对这个差点成为自己未婚妻的女孩儿,陈旭日偶尔想起来,隐隐有种歉意。

总是自己母亲提出的主意,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里,沈芸难免受到伤害,无关于个人意愿,被人拒绝的滋味,却是不好受的。

也不知道于桐和沈家父女等人,这会儿在何处安身?他们从自己家里告别着实也有些日子了,是滞留京师呢,还是离京南下,投身于真正的血雨腥风的厮杀中去了?

义王孙可望在朝廷中引发的那番热闹劲儿算是过去了,要说起来,张悬锡事件,还真就是因为他降清这一折引起来的。如今事情也算是有个分晓。顺治认为张悬锡之说有据,但他身为一方大吏,受了委屈擅行糊涂事,有失朝廷体面,降三级调任江南道。而麻勒吉、侍郎祈彻白、学士胡兆龙系皇帝简任近臣,奉命出差时公然逼迫大臣,任意妄行,深负自己委任之恩,命令九卿、科道会审从重议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