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疑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面。
甲六、生彼不退疑。
净土法门,在修行的内涵当中,是属于一种他力的法门。这个他就是指的是佛力的加被,叫做他。那么在密宗当中呢,它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本尊相应法。所以这个法门的一个重点,就是你必须要使令你现在的这一念凡夫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能够感应道交。那么这当中,主要的修行内涵,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修这个「皈命」。
换句话说,净土宗很强调我们应该用种种的方法,使令我们对于阿弥陀佛的功德,生起一种强烈的皈依的心情。这样的一种皈依呢,在净土宗的修学有两个内涵:第一个就是观照力,第二个就是行动力。
一、观照力:我们刚开始要培养自己的观照的能力。那么观照力,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就是观察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在一般的天台宗或者唯识宗,它是广泛的观察十法界的因果。在净土宗的观察,它是偏重在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对娑婆世界的观察,第二个主题是对极乐世界的观察。所以它这个净土宗的一个观察的对象,是一种对比的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娑婆世界的苦,跟极乐世界的乐观察出来。第二个重点,你必须把娑婆世界的杂染,它有很多的杂染堕落的因缘;把极乐世界清净的因缘观察出来。当我们观察出来以后,我们内心当中会生起一种希望,所谓的愿力。就是我们希望离开痛苦,得到安乐;我们希望离开杂染,而获取清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一种对生命的希望,对未来生命的一种目标的确定,就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愿意求生净土。就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许下了一种非常坚定的誓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所以我们透过观察以后,我们在生命当中是有这样的一个愿望。那么这样的一个愿望是怎么能够达成呢?我想要离开娑婆,我想要求生到净土去,这件事情是如何能够做到。印光大师的开示就是说,我们应该先思惟,这件事情我们自己是没有能力,“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我们自己不管再怎么努力,我们不可能用今生的努力,而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做不到。
那么这个时候,谁能够帮助我呢?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有能力救拔你,有能力带你完成这样的希望。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修净土的人,刚开始先有希望;有希望以后,你才知道,你要达成这个希望,只有佛力能够帮助你。这个时候,你对佛陀生起一个非常坚定而不共的皈依。因为你离开了弥陀的功德,你就一无所有,你所有的希望都不能成就。
这个意思就是说呢,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要从平常当中去训练自己,对于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一种真实的观察,加强我们的希望,由希望当中,你就会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在你的生命当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他能够帮助你达成你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在修习净土的第一个内涵,就是观照力;由观照的因缘,产生对净土的愿望,跟对弥陀的信心。那么这样的一个观照力,只是一个基础。
二、行动力: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就要付出一种行动——行动力。我们应该在一天当中,你要拨出一些时间,来做定课。当然净土的行动,正行当然是念佛三昧,忆念弥陀的圣号,这是净土宗传承的祖师是如此交代的。念佛三昧是正行;其他的持戒、修福当助行。
所以整个净土宗的修行,就是我们应该成就一种观照力跟行动力。就着一个初学者来说,观照力又是特别的重要。因为你没有一个如实的观照,你这个佛号变成没有一个方向、目标,也就没有力量。所以一个初学者,我们能够学习净土的经论,来加强自己的观照力,这件事情在我们的修学过程当中,就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今天的课程,对不起,是应该从第九页开始:
甲七,易生弥勒疑
那么这个地方呢,我们先看:
乙一、征问
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这个地方就着一个净土的修学者,就是我们在净土的选择上,其实我们不但是可以选择西方净土,弥勒净土也是一个选择。这个地方他是提出一个疑问,说弥勒菩萨他的功德是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他即将要下生到娑婆世界来成就佛道。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修习上品的十善业,暂时往生到兜率天去,见到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的因缘,等到弥勒菩萨下降到娑婆世界的时候,所谓的龙华三会,弥勒菩萨是有三会说法。我们在三会说法当中,自然能够开启智慧,而成就圣果。这样子不是更加的方便吗?这样子是不是也是一种成佛之道的选择呢?因为毕竟弥勒菩萨的净土,是在三界当中,他的距离是比较的近,这个西方净土是十万亿佛土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净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我不知道新加坡的情况。不过台湾,的确在近代的台湾佛教,也是有一些大德来提倡弥勒净土。这当中我们应该要就这两个净土的差别做一个学习。
乙二、释疑
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求生兜率天这件事情也是佛陀在经论上开示的,我们也相信它也是一种成佛之道的一种殊胜的因缘。当然在成佛之道当中,主要的因缘应该是“闻道见佛”。我们在生命当中能够成就解脱,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你要见到佛,第二个你要闻法。因为你只是修习福报,这样子不能产生解脱的力量。那么站在一种见佛闻法的因缘当中,表面上看,弥勒净土跟西方净土是有一点类似,有一点相似。但是,如果我们今天详细的比较,这当中还是有优劣的差别。这以下提出两点的不同的说明: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从因地的修行上来说,我们要求生弥勒净土的标准,你只是以散乱心来修习十善业是不够的。因为在《弥勒上生经》说,要“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就是说,弥勒菩萨他的一个往生的标准,是不能够只是靠十善业,你必须要成就禅定。那么这个就不容易了。
我们看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他这个《广论》是一个很好的道次第。他有讲下士道,下士道我们刚开始是思惟业果、思惟无常;中士道是思惟空性;到了上士道是修菩提心;到最后是修止观。但是宗喀巴大师讲止观的部分,你看这个《广论》讲止观,他只讲到初禅,二禅、三禅,他不讲。那么弟子就问宗喀巴大师说,为什么你二禅不讲呢?他说现在的众生,能够成就未到地定都很少了,不要说初禅,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思粗重。
所以要成就弥勒净土,必须要成就禅定,这对我们来说是标准太高了。为什么要成就禅定呢?这当中有一个主要的理由,“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也就是说,我们要往生弥勒净土啊,弥勒菩萨没有来接引我们的这样的一种本愿。这个是西方净土的一个特色。我们看遍了整个佛陀所宣说的净土,药师佛的净土,阿閦鞞佛的净土,弥勒净土,没有一个净土是佛陀来接引我们的一个这样的本愿。只有阿弥陀佛有这种临终的接引。
所以我们在修净土的时候,你不必得到禅定,你只要在临终的时候,成就一种正念,只要你内心不要颠倒,不要错乱,不要对娑婆世界产生爱取的烦恼,产生颠倒,你内心当中正念分明,清楚的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这样子就可以往生。不像弥勒净土的标准这么高,“行众三昧,深入正定。”这个是因地上的比较。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前面的一段是修行上的比较,第二段是果地的功德的比较。兜率天宫毕竟它是属于欲界,欲界的特色就是有三种的欲望:有男女的欲望,有饮食的欲望,有睡眠的欲望。身为欲界众生,这三种欲望就是不能避免。那么在这样的欲望的一种干扰之下,我们就很容易产生退转,我们已经成就的善根,就很容易被欲望所蒙蔽。所以它的一个因缘,是比较杂染的。而且在弥勒净土当中,它在听闻佛法的因缘,比较没有弥陀净土那么殊胜,没有这种水鸟、八功德水,种种的鸟,树林的说法,来伏灭烦恼。第三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弥勒净土有女人,这个是一个问题。在经典上说,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三恶道。这是佛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