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有一个值得注意,不能杂修。
那么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杂修的意思,蕅益大师说,今日张三,明日李四。你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地藏王菩萨,你内心当中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你对你的整个本尊没有一种通身靠倒的一心皈命的心情。你就把所有的三宝的功德,都当作暂时的因缘,你没有下定你真实的决心,自然在临终的时候不能抗拒无始的业力。所以蕅益大师说,临终的正念,那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正念,不是我们平常的那种悠悠泛泛的正念。所以杂修,就是你的方向不明确。当我们方向明确的时候,你广修善法,对你的破除障碍,对你的修学进度是有帮助的。
当然这个传承是来自于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跟慧远大师的传承。这两个在我们修净土宗的学者都可以去选择。
大方向来说,你一个法门,如果你这样子修下来,当然我们经常要观心,观照这一念心,经常用真理,用这个道理来判断我们的心是不是进步。所以我修这个法门,我感觉到我今年比去年更进步了,不管是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不管是对烦恼的克制力都进步了,你这个法门就对了,你这个药吃的对了。如果你觉得你这个法门修下去,你不断的在退步,对无上菩提好像离你越来越遥远,而且你的情绪越来越难控制,你对三界的欲望越来越重,我跟你保证,你这个法门是修错了,不契机,可能你的病太重,而你下的药太轻。这个事实是如此,我们就是很现实的,来经常的反省自己,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态度。
就是我们今天有佛法的真理来引导我们,那么我们经常用佛法的道理来检查自己,使令自己的生命不断的进步。虽然我不可能马上成佛,但是我相信我已经在进步当中,我的生命是在increasing(增上的),这是非常重要,那表示你这个方法对了,否则你就需要调整。
好,我们再看第六:甲六、生彼不退疑
那么前面的五个疑惑,是偏重在因地的修行,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一个皈依的境界,为什么要选择阿弥陀佛,选择阿弥陀佛有什么差别,偏重在因地的选择上的一些疑惑的破除。那么这以下的甲六以后,是偏重在净土的果报,这个果地的功德。当我们往生以后,那么它有什么差别的因缘,是就着果地的功德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往生以后能够成就不退转,它的因缘是怎么回事。
乙一、征问
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一个生死凡夫到了净土去以后,我们讲带业往生。那么带业往生,我们的内心的深处自然还有一些邪见,包括我见的颠倒,也包括很多的三毒——贪嗔痴的烦恼,完全具足。那么为什么在一种邪见颠倒,跟三毒烦恼具足的情况之下,到了极乐世界会不退转呢,对无上菩提会不退转呢,提出这个理由。我们看:
乙二、释疑
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
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
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
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
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
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那么智者大师,他就着西方净土的五种特色,来说明不退转的理由:
第一个,我们往生净土有弥陀本愿的摄受。这个诸位读《无量寿经》应该清楚,他有很多的愿力,都是在摄受一个人能够保持道心,不会被五欲的烦恼所障碍。所谓不退,就是不断的进步。
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前面的本愿的摄受偏重在生善,我们在净土有本愿的摄受,能够生起这个善根,信、进、念、定、慧的善根。第二个是约着灭恶,我们有一些罪障,因为佛陀光明的摄受,也能够不断的消除。这个在我们的成佛之道,虽然皈依法,但是皈依善知识,皈依一个有明了性的善知识,也是很重要。因为善知识他知道你有什么问题,他可以为你破障。那么在所有的善知识当中呢,佛陀是最圆满的善知识。
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很困难就是,我们不能亲近佛陀,我们看到只有佛像。当然佛陀的法宝,在历代祖师的努力之下,至少留下来了,我们可以从法宝当中,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可惜的是,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你看这个佛教界现在思想多混乱,各说各话,我们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了。所以能够亲近佛陀,这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当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我们必须要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等到弥勒菩萨的降世。
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这一点是特别重要,就是法的力量,前面是佛力,这个是法力的摄受。基本上我们求生净土,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追求快乐,我们不一定要到净土去啊,因为天界也是很快乐。所以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是为了圣道的因缘而求生净土;而阿弥陀佛自己安排净土的目的,也是为了圣道安排。
当然每一个净土的圣道的力量不同。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他在娑婆世界的出世,他的圣道的因缘是音声。六尘当中,佛陀是以音声来说法,佛陀的圣道的功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音声,这十个音声当中有圣道的功德在里面。那么你看这个香积佛国,香积佛国佛陀他不说法,他不用音声。那个众生的根机是用这个味觉,用这个色声香味触这个味。就是说,你心中有颠倒了请佛陀开示,佛陀给你一碗饭吃。你这碗饭吃下去以后,哎呀,生起正念。所以他这个饭里面有圣道,你把这个饭消化以后,这个圣道就转成你心中的正念。他是用这个味道来说法。你看有的佛土是天衣佛国,你内心当中想要追求佛法的正见,你到天衣佛国去,佛陀给你一件衣服穿。你这个衣服一穿下去,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每一个国土都有它的一个弘扬圣道的方法。
第四集《净土十疑论》
但是西方净土有一个地方不同,在《弥陀要解》上说,西方净土跟十方净土的不同,它是五尘说法,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它每一个音声、每一个颜色,当我们内心接触的时候,不但是产生快乐的感受,更重要就是,在这个乐受当中,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正念,它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就是法宝的力量。
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没有恶劣的环境因缘,没有种种鬼神邪魔的干扰,外没有鬼神的干扰,内心没有烦恼的障碍。
这个鬼神的干扰,诸位如果是修习比较精进的,就会感觉的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看《小止观》就知道。就是这个怎么回事,《小止观》说是,我们无量的生命当中,跟很多很多的人结了善缘,但是也跟很多很多的人结了恶因缘。在无量生命当中有两种因缘,有很多人要跟我们报恩,但是也有很多人要跟我们报怨,报这个怨恨。如果不幸的是,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刚好有冤家在鬼神道,那这件事就会有一点麻烦;因为这个鬼神道有神通,他也就知道你快要离开三界了,他可能会找你麻烦。所以在娑婆世界,除了我们内心的烦恼障碍以外,这个鬼神障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持咒就是这样,持大悲咒破障;印光大师也有这样的说明。
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前面的是说明净土的三宝的加持力,包括佛的悲愿、佛的光明,佛力不可思议,包括法力不可思议,包括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僧宝的加持力。第五个就说明了寿命的永劫,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不退转。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修行,这个说是老病死,其实这个老病对我们的伤害还不是很严重。有一点病痛,但是我们心中还是可以忆念三宝,因为内心是不可能有病痛,色身才会有病痛,内心是无相的嘛。
但是这个死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修学佛法,它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那么假设你是二十岁开始学佛,修到八十岁,六十年,你刚好在巅峰状态,死亡了。死亡以后来生再继续。刚来的时候颠倒,不知道东西南北,等到你遇到佛法以后,可能又三十岁、四十岁,又开始修行,那么修到你七八十岁,刚好是你的巅峰时代,又死亡了。就是你这个烧开水,你这个水烧到快滚的时候关掉了;关掉冷却了以后再打开,又烧一下子又关掉了。
所以这个分段生死是非常麻烦,就是我不能把前生的功德累积下来,我变成每一个生命都要重新开始。这个寿命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阿弥陀佛他知道有这个障碍,提供我们一个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一般来说,我们成佛之道只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成佛之道。所以阿弥陀佛国土,它提供一个长远的正报寿命,这件事情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令我们不退转。这个就是所谓的不退转的因缘。
这个是说,我们身为一个凡夫,我们的内心是有所住。有所住呢就是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果今天是一个法身菩萨,他住在什么环境,对他都没有影响,因为他的心无所住。无所住,这个外境就不能对他产生一种干扰的力量。
在《譬喻经》里面,佛陀讲出一个小故事,来给我们一些启发。佛陀讲什么故事呢?讲猴子跟鳄鱼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可以想一想,是怎么回事。佛陀说,在森林当中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面住了一只猴子;这棵树的旁边是一个河流,河流里面有一只鳄鱼。鳄鱼它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游累的时候,它就游到大树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呢,有时候就跟猴子聊天,慢慢慢慢两个人就建立一个友谊,就变成好朋友了。
有一天,这个鳄鱼它回家以后,回到它的这个洞里面,它看到这个母鳄鱼的心情不快乐。那么这个鳄鱼就说,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快乐。这个母鳄鱼说,是啊,我的身体有病,我这个病,一定要吃这个猴子的心脏才能够把这个病治好。如果我今天不吃猴子的心脏,我一定要死亡。那么这个母鳄鱼就祈求这个鳄鱼说,你好像有一个猴子的朋友,你可不可以把这个心脏拿来给我吃。
当然人总是有善心,这个鳄鱼说,这个猴子是我的朋友,我把它的心脏拿过来,它就要死亡了。那么这个母鳄鱼说,那么你选择吧,你想想看吧,反正你不把猴子的心脏拿来给我吃,我就死亡了。当然这个鳄鱼内心当中,理智跟欲望两个交攻,真妄交攻,很难判断。经过几天的挣扎以后,它下定了决心,它知道它该怎么做。
这一天,它就游到这个树的下面,就跟猴子说,哎呀,猴子啊,你在这个地方生活感觉怎么样?猴子说,我在这个地方还过的去,偶尔还有一些水果吃,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还过的去。那么鳄鱼说啊,你知道吗,在对岸的地方,水果非常丰盛,你应该到那个地方去看一看,瞧一瞧,环境比你这边好。那么猴子说,哎呀,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你告诉我这个信息,但是我也不会游泳,那怎么办。鳄鱼说,我背你过去。猴子说,真是感激你了。
这个时候,猴子就从树上下来,就骑在这个鳄鱼的背上,就从此岸要游到彼岸的地方去。那么游到中间的时候,这个鳄鱼就故意把身体往下降往下降,这个水就淹到嘴巴了。这猴子就说啊,哎呀,鳄鱼,你不能再往下降,再往下降我就要淹死了。这鳄鱼说,抱歉,我就是要让你淹死。可是你为什么要伤害我呢。他说我不想伤害你,但是我也没办法,我的太太生病,她一定要吃你的心脏。所以说我只好牺牲你了。
那么这个猴子是聪明的动物,它说,哎呀,你太太要吃我的心脏,你也不早讲,我的心脏挂在树上没有拿下来,这就让你失望了。就说,这样子好了,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把我背回去,我到树上把心脏拿下来给你。这个鳄鱼就把这个猴子又把它带回去了,带回去呢,这猴子跑到树上就不下来了。鳄鱼说你为什么不下来呢,猴子说你这个人真坏,我们是朋友一场,你这样陷害我。
当然我们今天看这个公案,我们会笑。但是当我们内心当中遇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说,佛陀在这个故事里面讲一件事就是说,其实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伤害人,但是你这个环境现前的时候,你就有问题。就是说我们无量劫的生命当中,在这个流转当中,我们在人跟人之间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些人来跟你报恩,有些人是来跟你报怨。你说你内心当中,保持清净心,是何等不容易。所以凡夫菩萨应该要先受到……,因为善根薄弱,就像一个幼苗,一定要在温室中保护,茁壮以后才出去外面,经过风吹、雨打、日晒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