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这个往生的动机,是一种成佛之道的规划,是一个远程的目标。第二个,你应该观想弥陀的功德,或者你愿意观想佛的法身的功德,或者报身,或者应化身;观想阿弥陀佛有种种的功德,他绝对有能力来救拔你,所谓的观照力。接下来,“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那么你有这个求生净土的意乐以后呢,你要不断的有这样的定课,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或者布施、修福,种种的助行,回向求生净土。就是在欣愿方面你必须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有成佛的愿望,第二个有求生净土的愿望。
这个就是我们在修习净土的两个主要内涵: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我们《净土十疑论》讲到这个地方。
佛法对生命,基本上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就是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是一个无量的流转当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当然就是很短暂的一个因缘。当然在座的诸位,有的还是年轻人,年轻人可能也就不知道所谓的这个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年纪大的人,就会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来生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从佛法的角度,就是你这个生命要有规划,就是说——随念往生。净土宗强调那个念力就是你要有规划;你要是平常没有规划,你临命终就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就是随业流转,你就不能改变一些,你就不能跳脱出这个业力流转的系缚。
我们一般人的生命,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一般对佛法了解不够的人,对生命的规划,只规划到今生,我看十个有九个都是这样。就是我应该要好好的读书,为什么要读书?重点不在读书,是要找一个好工作;那么为什么找一个好工作呢?重点不是做工,要赚钱;但是重点也不是赚钱,要享受钱那个快乐;就是这样子。
当然身为一个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问题是,我们只想创造今生的安乐,大部分都是这样。好,你经过你长时间的努力,十年寒窗的苦读,得到好的学位,得到好的工作,你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东西了,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安稳吗?我们还是害怕。为什么?因为有死亡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么当然一般人不去想死亡,也就一天过一天,那么等到死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恐惧害怕。因为他生命只规划到今生,所以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毁灭;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你不考虑来生的问题。就是说,假设没有来生,那这个事情非常单纯,生命只有今生,那么大家及时行乐,因为没有来生,你断恶修善完全没有意义,你把握今生就好了;但是问题既然生命有来生,我们就应该为来生规划。就是你想想看,你来生要去哪里。
一个有情众生,你要你生命的体力,花一半的时间来经营今生,这个可以理解,我身为一个有情,我今生要得到快乐,我要付出一些代价。你可以拨一半的精神体力,来为今生的安乐做一些努力;但是你也要拨一半的时间,为来生作布局。你不能把所有精神体力都投资到今生,那你死亡到来怎么办呢?诸位想过这个问题吗?你对来生没有规划,来生还是会到来;那到来的时候,你没有准备,你更加的恐惧,你可能更加容易坏事。
所以一个修净土的人,他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非常安然坦荡,因为这是在他的生命规划当中;有些人甚至于对来生是期待的,是不是?因为他好不容易平常用功修行,就等待这一天。说我存钱,我今天存三百块,明天存两百块,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个钱领出来,你不是很快乐吗?要兑现了。
问题就是说,你是不是能够有这样的智慧,预先为来生做规划,这是有智慧的人。你如果把所有精神体力都用在今生,你到临命终肯定会后悔,而且那个时候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要透过这个经论的学习,应该要判断,我们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来生继续在三界流转,第二个我们求生到净土去。那么这当中有什么差别?你应该要在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要许下这个目标,要预作规划。
好,我们今天就跟大家讨论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
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讨论一下,跟这个课程有关的,我们还有十五分钟。好,那么我就回答几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弟子已经习惯念六字大明咒,如果再转成阿弥陀佛圣号,念到一半,还是转回六字大明咒。我是否能够继续念六字大明咒,来回向西方净土。这个方法行的通吗?
【师父答疑】:我想我们刚刚说过,因为净土法门是本尊相应法,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跟本尊相应;那么这个本尊相应法,有观照力跟行动力。这个观照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修行的,如果你内心当中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土没有强烈的欣求心,你不可能往生。至于你用什么方法,这个行动,你已经念观世音菩萨或念六字大明咒,这个可以透过回向。不过《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观念,如果你诵其他的经或者持其他的咒,你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你最好念完以后,再念几句佛号作收尾。因为你这个佛号毕竟是根本法门。
还有一点,我建议大家临命终的时候,在加护病房的时候,你最好念阿弥陀佛,这个是事实。就是你平常你习惯修什么是一回事,你临终的时候念阿弥陀佛,这个是事实;因为你一定要跟弥陀感应道交嘛,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跟弥陀感应道交,印光大师说,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直接的感应,“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的心直接因为念佛的因缘,跟弥陀本愿相应。那你临命终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这个你就要经过一个transform(转换)——至心回向。至心回向我说过,要扣一些所得税,就是一个间接的因缘。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你习惯念六字大明咒,没有关系。但是你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你念六字大明咒,也是为了求生净土。然后你念完以后,念几句佛号做收尾,最后一定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要念佛。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临命终你最好念佛。
就是,佛号在你的心中是你的根本法宝,可能你在念佛的时间不多,但是它在你的心中永远是别人不可取代的,叫不共的皈依。你心中很清楚,佛号是你的根本法宝,虽然我平常念它的时间不多,但是我这个佛号在心中现出来的时候,那个是一种强烈的皈依。那你平常念六字大明咒、大悲咒都可以,所以这叫圆修;就是目标明确,你所有的善法就是趋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一点我是希望大家要注意,就是你一定要以阿弥陀佛的圣号当作你的根本法宝,这个根本法宝是任何一个法宝都不能取代的。
【学员提问】: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师父答疑】:其实这个不是一个重点。其实阿弥陀佛是法界身,他能够以各种身相出现,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个我之前看过敦珠仁波切修本尊相应法,他提出一个概念说,他是修文殊菩萨的本尊相应。当然本尊有很多,说是一心归命文殊菩萨,那么谁代表文殊菩萨呢,大家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说一心归命阿弥陀佛,那谁代表阿弥陀佛呢,是阿弥陀佛的身相,还是佛号呢。
那么在密宗,当然它很注重观像,观文殊菩萨的像。这个观像就有问题了,中国人画的像跟美国人画的像又不一样;有些人根本像都观不出来,他只能够观察文殊菩萨的光明。但敦珠仁波切讲一个重要的话,他说啊,修本尊相应法,你不管观想他是光明,或者认为文殊菩萨是男人、是女人都没关系;重点在于,你要相信,你心中所现的影像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你要相信这件事情。这个诸位懂吗?
你要相信你心中的佛号,不管你用美国话来念,你用中国话来念,你要相信这个影像就是弥陀的所有功德,你要相信这件事,弥陀他就有办法进来。就是人跟佛的感应,不在于外表,因为佛他可以现出,阿弥陀佛的功德可以以无量的身相出现,他不是障碍;问题是你跟佛的感应,就是信心跟愿力。有一份的信心,一分的感应;十分的信心,十分的感应。
这个道理就是说,诸位一定要注意,你不管用什么口音来念佛,你永远要相信,你所创造的这个阿弥陀佛的声音,它就是代表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要相信这件事情。就是这个月亮,它可以在不同的脸盆当中出现,但是每一个脸盆的影像,都是得到月亮的这个感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佛陀的功德,在《华严经》上说就是,一为无量的。所以这个音声不是问题,懂吗?但是如果你怀疑,这不是阿弥陀佛,那糟糕了,你自己障碍自己,所以障碍是自己的疑惑。
本尊相应法就是说,你可以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你说,我喜欢香港画的佛像,香港画的佛像就是属于比较有福报的;台湾画的佛像都比较俊秀,比较英俊型的,那么都可以。但是你永远要相信,你所礼拜的这尊佛像,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它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那你在礼拜的时候,每一个礼拜都灭罪生善。所以这个信心,在佛法当中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懂吗?就是佛陀的功德,要到你的身心当中,你要准备的部分是信心就可以了,其他都是阿弥陀佛的问题了;这些技术问题,佛陀会克服的。
【学员提问】:法师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我看了道源老和尚所写的阿弥陀佛的注解,其中有一句说,众生本来就是佛。我看了以后就很疑惑,如果众生本来就是佛,那为什么会沦落红尘,又变成众生。所以不明白就在这里。
【师父答疑】:他这个地方是讲,众生有成佛的可能性。在《楞严经》上说,众生就像金矿,佛就像黄金。金矿,我们不能否定金矿有黄金的本质,但是你要经过提炼,懂吗?那么众生都是佛,就是说我们看经典,有时候你不能依文解义,你要看古德的注解。应该说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他的本质是佛性。因为金矿的本质是黄金,你只要用火去烧它,那个杂杂质就会消失掉,因为杂质是虚妄的,它可以破坏。
我们讲真如,真如就是佛性的另外一个代名词。真如在经典上说,有在缠真如,缠,就是那个缠绕的缠,就是被烦恼所缠缚的真如。还有一个,叫出缠真如。那么说,我佛性是真如,佛也是真如,祖师就安立不同的名词,佛陀的真如是出缠真如,他是解脱烦恼的那种真如;我们现在的真如,叫在缠真如,就是金矿,虽然有黄金,但是有杂质;那么我们必须努力,由戒定慧,把这个杂质消灭掉。但是重点,就是我们有成佛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本质不是黄金,《楞严经》上说,说假设你今天用电锅去煮沙,你不可能变成饭,沙非饭本。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佛性,你不管怎么修行,你不可能成佛,因为你的本质不是佛。就是你用沙,用高温去煮,顶多变成热沙,因为沙不是饭的根本;那么因为我们是米,这个米有成就饭的可能性,懂吗?所以米可以代表众生,饭就代表佛陀,米有成就饭的可能性;米只要我们经过加温,它就能够转成饭。所以这个米,有饭的本性在里面,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意思。
【学员提问】:请问念南无阿弥陀佛,跟念阿弥陀佛有什么不同?
【师父答疑】:南无有皈依的意思。一般我们平常修行,你刚开始念佛的时候,先念六字的,刚开始,因为那个时候心思粗重;慢慢慢慢,心比较微细的时候就转成四字。刚开始念南无,它对妄想的调伏有帮助,但是你的心慢慢细的时候啊,你就不一定要念六字,就转成四字。
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临命终的助念一定要用四字。这个我最后一堂课《临终关怀》会说明,临终的助念不能用六字,只能够用四字,因为临命终的人心识已经很薄弱。所以平常的修行可以用六字,念六字一段,然后再转成四字;但是临命终一定要用四字。功德完全一样,这只是方便不同。
今天的课程,我们《净土十疑论》是就着理论,从因缘来观察这个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差别;明天以后的课程,是完全是实修。《念佛止观修行法要》,是站在你已经有这样的一个往生的准备,那你怎么去付诸行动;所以明天的课程完全是实际的操作。那么第三堂课的《临终关怀》,是约着临命终人,我们怎么帮助临命终人,把他内心当中的善根启发出来。就是有三个主题,也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帮助。好,阿弥陀佛。
好,我们回向。大家请先坐下,我们把听经的功德回向。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法界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