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巴勒斯坦的苦难 > 第零章 译者序(第2页)

第零章 译者序(第2页)

1187年埃及君主萨拉丁征服耶路撒冷,其间除了15年外,穆斯林教徒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516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吞并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

1861年法国在叙利亚境内建立黎巴嫩自治区,由基督教徒出任首长。

1882年英国军队占据埃及,一直到1955年。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不列颠发表《鲍尔弗宣言》,应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并尊重非犹太裔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1922年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际联盟确认英国对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以及法国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外约旦从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区分出去,成为独立自主的王国。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要求中止犹太人移居,禁售土地予犹太人。英国军队试图施加控制,但暴力事件不断。皮尔委员会建议在巴勒斯坦实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治。

1939年英国宣布严格限制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和购买土地。犹太激进分子爆发暴力事件。

1947年英国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联合国将它分为犹太人区、阿拉伯人区和国际区(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巴勒斯坦领土55%划归为犹太人国土。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其时已是独立国家。

1948年英国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结束。以色列宣布独立。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以色列战胜。联合国大会第194号决议成立和解委员会,声明愿意回籍与邻里和睦相处的难民应准其偿愿,不愿回籍的难民应予赔偿并且保证瞻谒圣迹的自由。

1949年以色列与阿拉伯人缔结停战协定从而得到更多的土地(占巴勒斯坦77%)。埃及占据加沙地带。外约旦易名约旦,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剩余部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并于1950年兼并这些领土。

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色列、英国和法国侵占运河区。在国际压力下,所有外国军队翌年全部撤出埃及领土。联合国部队进驻西奈半岛,在战略地带进行巡逻。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成立,坚持进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家园的战斗。

1967年埃及封锁蒂朗海峡而且阿拉伯军队调动带有威胁性,以色列先发制人,对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继之对约旦发动攻击,6天之内,占据戈兰高地、加沙、西奈和西岸,包括耶路撒冷。6个月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2号决议,确认不容以战争获取领土,要求以色列撤离所占据领土,并确认该区域每一个国家在安全和公认疆界内和平生存的权利以及难民问题必须公正解决。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攻击在西奈和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军队,这场冲突称为赎罪日战争。战事发生16天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338号决议,确认第242号决议,要求进行国际和平谈判。继后签订脱离接触协定。

1974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摩洛哥拉巴举行,一致宣布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以色列同意撤出叙利亚领土,但对戈兰高地的控制除外。

1975年黎巴嫩爆发内战。翌年在国际社会许可下,叙利亚派遣军队入境平乱。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向以色列议会说明阿拉伯要求。以色列总理贝京回访伊斯梅利亚,但和平毫无进展。

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核准《戴维营协定》,确认以色列必须遵守安理会第242号决议,从西岸和加沙撤出军政力量以及巴勒斯坦人全面自治。该协定载列以色列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邻国的和平协定纲要。阿拉伯国家在巴格达举行首脑会议,不接受《戴维营协定》,埃及被孤立。

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签订和平条约,其中保证以色列撤出西奈,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以及以色列可在苏伊士运河自由航行。

1981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扩建定居点。埃及总统萨达特遭暗杀。

1982年恐怖主义分子越黎巴嫩边境袭击以色列,以色列军队进入黎巴嫩,以剿灭当地巴解组织军队。命名真主党的激进黎巴嫩组织成立,以色列其后在黎巴嫩的行动受国际非议。

1985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出部分军队。

1987年巴勒斯坦人爆发起义,以色列对动乱采取严厉报复。命名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激进巴勒斯坦组织成立。

1988年约旦把其在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权利让予巴解组织,该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生存的权利并宣布放弃暴力。美国同巴解组织展开对话。

1991年海湾战争把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逐出。许多被逐的巴勒斯坦人移居约旦,中东和平会议在马德里举行,重点是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

1993年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奥斯陆订立和平协定,宣布互相承认以及解决其余所有分歧的五年计划。激进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右翼分子开始试图破坏和平协定。

1994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全面和平协定。

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该国一名右翼宗教狂热分子所暗杀。和平进程受挫,而反对《奥斯陆协定》的巴勒斯坦团体的暴烈攻击行动使和平进程倒退。

1996年巴勒斯坦人选出阿拉法特为总统以及立法委员会全体委员。以色列人再度选出利库德集团执政,这使奥斯陆进程陷于停顿。

1998年在美国主持下,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进行会谈,会后发表《怀伊河备忘录》。在加沙建机场,开辟与阿拉伯国家的航线。

2000年以色列军队撤离黎巴嫩,但争议地区沙巴阿农场除外。在戴维营进行的和平谈判破裂,沙龙巡视圣殿山,触发第二次起义,其暴烈程度超过首次起义。

2001年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决心背弃《奥斯陆和平协定》,强调国家安全。以色列摧毁加沙机场跑道。

2002年阿拉伯联盟高峰会议核可沙特阿拉伯在安理会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的基础上提出的和平计划。携弹自杀爆炸招致以色列猛烈反击。沙龙将暴力事件归咎于阿拉法特,把他围困在拉马拉办事处。以色列开始在西岸筑隔离屏障。

2003年四方(美国、联合国、欧盟和俄国)就《和平路线图》达成协议。巴勒斯坦人保证全力支持,但以色列拒绝接受其中一些要点。暴力事件不断,以色列在西岸筑安全屏障引起国际社会批评,被指破坏和平进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间商定的非官方和平协定,即《日内瓦倡议》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2004年阿拉法特逝世。

2005年马哈茂德·阿巴斯(又名阿布·马增)当选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以色列单方面从加沙地带定居点以及四个西岸定居点撤走定居者。

2006年1月沙龙脑溢血昏迷。巴勒斯坦政府选举,哈马斯政党得票较多获胜,且赢得议会多数席位。以色列和美国孤立巴勒斯坦,断绝资金供应。

2006年3-8月埃胡德·奥尔默特出任以色列总理,允诺将来隔离墙就是以色列与西岸的新边界。哈马斯和真主党武装分子俘虏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军队攻击加沙和黎巴嫩,真主党以火箭袭击以色列北部,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双方勉强停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