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贾珣 > 第90章 乡试90(第1页)

第90章 乡试90(第1页)

八月初八,已经入场的贾珣在贡院里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舍。

十分不巧的是,这次贾珣的号舍分在臭号的隔壁。

他这号舍与厕所中间只隔了一个号舍,这八月份的天气,考到第二天以至第三天,贾珣这种离得很近的号舍绝对会臭气熏天。

有点倒霉,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随机座号,出现什么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贾珣在这天用带来的烧锅煮了一些肉粥吃过了早饭与晚饭后,待腹中消化完毕,便放下两块木板,铺成一张床,准备上床睡觉。

乡试这三场考试每次都要在贡院号舍里睡两晚,比先前的府试只住一晚来说,乡试是需要考生在贡院里待更久的一场考试。

初九日考试试题与考卷在早上卯时终于发放了下来。

只见上面题目为:三题四书文和一首关于咏秋的五言八韵诗,此诗题干指定用排韵,韵脚使用为难度较高的十三元韵。

“十三元”即是《平水韵》当中难度较高的韵,属于平水韵当中平声韵上卷的第十三个韵部,因为其中含有“元”这个字所以称为“十三元”。

属于十三元韵的部分字有:言园源原喧轩繁元猿烦门存魂村昆等字。

因为这个韵部的韵字相对于《平水韵》的其他韵部来说韵字数量偏少,在使用时创作者的选择余地小,所以使用难度较大。

正是十三元韵部中的韵字较少,加之与其他韵部中的韵字有很多发音类似之处,稍不留神就会有可能出现“出韵”或称”错韵“的问题。

所以若是这首排律诗在这第一场乡试考试中,属于举足轻重的一题,若是用词有误,这一场就已经算名落孙山了。

即使考生再在之后两门考试中考得再出彩,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也会和举人失之交臂。

另外所作的四书文的答卷如果需要加注或者涂改文字,考生需在各问末尾添上正文写了多少字,还需注明加注多少字、涂改多少字。

每篇四书文的正文不得超过七百字,加注和涂改加起来不能超过一百字。

不符合要求的答卷也是作废黜处理。所以乡试、会试的评卷皆非常严格。

不过乡试的考场监考较为轻松,考场上的监考官只负责查看考生是否作弊。除此之外,无论考生在号房里做什么,监考官员都不会过问。

只要不影响其他考生答题,开冲也没人管。

另外乡试夜间还允许各考生使用蜡烛继续作答,但也有一个问题,使用蜡烛有污损答卷的危险。

污损答卷,就中了蓝紫榜,接下来的考试便不用考了,过三年后再来。

考生在入场时就已经从考官手上领取三根蜡烛,是晚上用来答题之用。

贾珣领到答卷与试题后,将所有题目都看了一遍,第一篇是史论,题干上面写着关于夏朝少康中兴之论的看法;

第二道为政治、艺学策论,题为:“子产不毁乡校,以为吾师,今之报馆亦乡校之类,惟报律不明,往往莠言杂出,宜可用何术整齐之使裨治理策”;

第三道为四书经义题: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此次的题目确实不简单,这是贾珣领到乡试题目的第一眼反应。四道题目,最难还是要数最后一题五言八韵排律诗。

贾珣收好答卷,看着上面印着题目的题纸,苦思冥想寻找破题之策。

过了大概二刻钟后,贾珣便取出草纸起稿。至巳时,贾珣已将第一篇四书文在草稿上作答了出来。

然后贾珣便向监临官请求去伙房煮粥作早饭充饥。

煮好早饭的稀粥后,贾珣便回到号舍用餐,吃过早饭后,便又投入到考试中去。

至晚上时,此时正值乡试开考第二天,号舍旁的茅厕已有一些出恭的臭味飘出。

贾珣已将一只香包喷满香水,绑在鼻子前。

不然这旁边茅厕散发的臭味实在太大,让人实在受不了。

生化武器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贾珣至戌时就点起蜡烛,对今天所作在草稿上的三篇四书文仔细校对。

用了半个时辰的反复检查,没有发现犯忌讳、用词不当的地方。

贾珣便接着构思最后一题的排律诗。限韵,还是较为冷僻的韵,这题目确实不简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