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贾珣 > 第61章 初制硝酸甘油61(第3页)

第61章 初制硝酸甘油61(第3页)

贾珣对此只能沉默不语,先前他除掉贾珍,此结局已经注定。贾蓉绝对会抛弃掉一切贾珍留下影响的人和事物。

贾珣和尤氏倒是安全的。因为贾蓉从来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暂时也没有仇隙。

秦可卿亡逝的当天,贾宝玉和王熙凤等人先过来。而后一早秦业与秦钟也都来了。

短短的半年时间,宁国府先后去世了两个主子。贾母在荣庆堂怀疑是不是东府触及了什么太岁、五鬼。让人去请些道士来开坛做法驱鬼逐邪。

贾珣也过去在秦可卿的灵前上香吊唁,只见贾蓉哭成一个泪人似的,贾珣只能按礼说了一句“节哀”。

按理贾珣需要穿大功服几个月,但是这一朝丧服制度的风气已经没有唐宋之时那么严谨。贾珣只需守一两个月亦可。

上次贾珍死后,按旧礼来说,要服丧一年,但是贾珣也只是穿齐衰不杖期三个月,这朝代的风俗也是可以的。而贾蓉更加离谱,虽然穿斩衰守孝三年,仅两三个月就喝酒玩女人了,显然是违反了制度。

此次秦可卿“病亡”,贾蓉肯定不会遵守齐衰杖期一年的规定。

十月的秋风分外萧瑟,嘉治十一年已逐渐步入了寒冬之中。

十月份贾珣练的兵已初见成效,合击,刺击已有几分纯熟,不过三个阵法还不能完全掌握。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的练习了。

十月底是府内岁试的日子,考试由学政温仁诚在贡院聚集一府的所有生员参加,完成一年内众生员的学业检查。由各府,州,县学署令各下属之廪,增,附生,到学署填报姓名,考试完毕再由学署造具生员的升降,丁优,改名,病假清册,送学政。

考一等者,增、附、青、社都补为禀生。考二等者,附、青、社生补为增生,廪生停米。三四等及格,五六等由秀才的蓝衫改着青衫,由县学改入社学。普通生员靠了第六等更要用戒尺戒板打手心,革去秀才功名,直接黜为一般百姓。

若是六年以上的禀生和十年以上增生在岁试中考了六等,罚为本地吏役一年。一年后的科试中若还是考了六等,直接革去秀才功名。

此法叫做六等黜陟法,和现在的末位淘汰制差不多。

一等秀才的禀膳生员,二等的叫做增广生员,三等叫做附学生员。前二等皆有一定的名额,今年刚考取功名的贾珣等人处于第三等,属于附学生员。

接下来就是作为被责罚的第四等青衣生员和第五等留校察看一年的社学生员。

各县学下面一般设有社学,秀才因故受罚被遣送到社学,叫做“发社”。

这年底就是要把今年考中的秀才和以往的秀才一起考试,成绩优异的入各府、州、县学署,填补为廪生或增生。

除夕之前作为第一等的廪生就可以在当地的入的县或者州府领取明年一年粮米,约为给粮米六斗,银子四两。

作为今年录取的生员大多数不会评个四等以下,不然学政自己录取的生员自己打自己的脸,降等为青衣秀才。如此举动不是说自己选的秀才并不符合秀才身份了么。

此次岁考,贾珣不出意料地取得了第一等廪生的名额。杨子凌,陆修远,孙獓三人也被入选廪生。

温仕祚被提到了增广生员的名额。

贾珣看着笑眯眯示好的温仁诚,也满脸堆笑,口称学生,感谢大人提携之类的话。

温仁诚也满脸笑容地向杨子凌示意,什么与杨大人同朝为官。虽不太熟稔,但对杨子凌的才学比较赏识之类的话。

考完了这一年的岁考,正式来到了嘉治十一年的十一月份。

在长安京城脚下,治下的一处小山村。

有一户人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识认,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

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农事繁忙,姐弟无人照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