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枚大印便代表整个安徽的最高权力。
认印不认人,不管什么文件只要盖上这两枚大印便具备合法权力,不管对与错下面的官员都必须执行。
如今两枚大印都在赵安手里,意味赵安这个以代理布政署理巡抚的三品道台事实上就是皖省一把手。
官、兵、钱、粮都可以凭借这两枚大印调遣任用,没有任何人可以监督他。
这也是赵安前世某些商战直接就是抢夺公司印章的根本。
没有印章,保安都不认你董事长。
没有印章,公司账户里的钱都转不出去。
将从朱珪处取来的公文都处理过后,赵安又写了几份感谢信。
都是写给对他工作有过支持的人物,如江苏巡抚福崧、江宁布政福昌、扬州知府方维甸等。
与其说是感谢信,不如说是“嘚瑟信”,虽然信中赵安是以很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蒙圣恩署理安徽巡抚,但字里行间的喜悦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人之常情。
甭管哪个时代,一介布衣平民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高升一省扛把子,别说喜悦了,恐怕都激动的埋头痛哭。
感谢以外,赵安提出一个小小的设想,就是希望富裕的江苏能对贫穷的安徽进行帮扶,首先实现两省三布政藩库的共通共联。
即将咸丰行定为三大藩库的财政储备银行。
江宁藩库肯定没问题,布政使福昌已认定赵安是老太爷私生子,这会署理巡抚消息传过去,估计福昌都能生出拥戴夺嫡之心。
左右藩库也跟民间银号合作,能拂了五福阿哥面子?
苏州的江苏藩库是否能成功实现“联网”,就要看江苏巡抚福崧怎么看待赵安署理巡抚一事,绍兴师爷朋友圈的小道消息又是否在江苏全省扑天盖地。
此外就是给老丁父子各写一封信,告知自己高升消息,同时也询问两个妻子是否已生下孩子。
赵安离开江宁时,婉清和春兰小娘子肚中都已显怀,算算时间也该生了。
这年头女人生孩子,尤其是头胎风险很大,赵安可不希望自个升官发财死老婆。
因而在给岳父丁太信中特别强调真遇到难产,保大不保小。
稍事休息后便来到前厅,这里已经站满了人。
清朝巡抚仪仗和排场很大,一般出行的随行人员都有上千人,除了作为卫队的巡抚直属亲兵(抚标)外,就是实际承担巡抚衙门运转的刑名、钱粮师爷,以及抚衙六房人员。
厅中所站的一百多人就是这次随朱珪前来罗家集的文职人员。
这些人已在厅中等了一个多时辰,却迟迟不见新任巡抚露面,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个心里不紧张,尤其那些朱珪从京师带来的人。
跟地方官一样,巡抚上任时也携带大量私人充斥抚衙,其中有亲近族人,也有门生后辈及同僚推荐人选。
花花轿子众人抬,今日甲官给乙官推荐两人,明日乙官便同样能给甲官推荐两人,通过这种方式将各自的门生晚辈履历充实,工作经验刷足,等合适机会再评以上等考评向吏部推荐,不久之后这些门生晚辈就能独当一面成为地方主印官。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本身就有功名,秀才文凭肯定不够,起码也得是举人。
赵安前世赫赫有名的左宗棠、李鸿章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地方大员幕僚,继而被委以重任。
朱珪是清官不假,但再清的官也避免不了官场的潜规则,厅中站着的这些文职人员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其门生故旧子弟。
说白了,这些人就是过来镀金的。
如今朱珪卸任巡抚回京任职,他带来的这帮门生故旧子弟赵安当然要予以“清洗”。
毕竟,他与朱珪之间已经没有转圜余地,形势也让他放弃与嘉庆“结盟”的幻想,唯有死抱和珅的大腿方能在老太爷死后赢得胜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