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牙人看到韩家几人神色,知道她们是动心了,于是又领着三人仔细看了各间屋子,见三间卧房都有盘炕,王姨娘满意的点点头。
“王妹子,咱俩都姓王,算是本家,我给你说个实在话,这房子是真的还不错,一个月的租金还只要200文。”走出房间来,一行人站在院子里,王牙人如是说道。
王姨娘再次环顾看了下,觉得200文还不算贵,不过没有当即点头,而是惊讶地问道,“这个院子比上一个还大,为甚还便宜些,上一个还要300文呢!”
这王牙人为难了下,不过想着到底是熟人介绍,还是实话说道,“你们刚才转了一圈,可能没注意到,这房子里可是没有家具的。”
这房子的主人在另外街上买了大院子,买新院子把银钱都花光了,再没钱置办家具,于是把原房子的家具连桌椅板凳都搬走了。
都得住进来的人自己新置办,不然也不会这么便宜。
韩家三人对视一眼,这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啊,韩采薇的空间里可是有两套完整的桌椅板凳,箱笼、水桶、水缸之类的也都有,一套是从韩府带出来的,还有一套是当初前北街小院的。
王姨娘压住立即答应的冲动,只面色为难的说道,“这…这可能不太合适吧,随便置办一套最简单的家具物什可都要好几两银子,到时候万一不租了,带又不好带走。”
要说王姨娘在韩府待了十多年,演技锻炼得还是很到位的,此时那种为难的神色不得不说非常真切。
王牙人也在心里暗叹一句,这房子是砸在他手上最长时间的,全因为那房子主人没银钱再添置家具,自己也不想拿出钱添置,一时半会儿回不了本不说,后面要搬走还容易有纠纷。
所以这房子一直这样空置着,好几次有人看上了,觉得价格也不贵,都被没有家具这一点劝退了。
此时见对面这王妹子又是这种神色,哪里不明白,对方也是打退堂鼓了呗。
于是一咬牙,说道,“这样,150文一个月,你们看行不行?”
王姨娘三人对视一眼,见王牙人这神色,明白150文差不多是底价了,因为本来就叫价不高,比周围都要便宜点。
150文一个月,这样算下来一天只要5文,现在客栈可是随便一间房就要50文一晚,他们三个人住两间,一天房费可就得100文了。
于是王姨娘假装为难的点点头,“那我们就凑合凑合,先定这里,毕竟家里银钱有限。”
王牙人则高兴道,“成,三个月起租,我也不收你们押金了,你们付上450文,待会儿和我直接去衙门办契书。”
王姨娘点头,当即取了半两银子出来,收回王牙人找回的50文,就这样定下了这个院子。
韩采薇去田家拿回自家的驴车物品,而韩大弟拿着身份文书,跟着王牙人去办租契。
王姨娘则站在小院中,满意地四顾打量。
这院子不算小,靠近厕所那里,可以圈出一小块来,买几只鸡苗回来养着。
前面院墙脚下,可以用陶罐插一些葱姜蒜,这样长起来后就可以吃自家的,就不用买了。
而家里的小黑驴,可以就栓在那颗酸枣树下。
她开心地做着规划,只等儿女们拉着东西回来,就可以开始布置了。
——————
韩采薇回来后,把空间里破旧点的那套桌椅板凳拿了出来,放在中间主屋的厅里,吃饭用。
然后把被褥都拿了出来,三个卧室炕上都铺上。
韩大弟则去把三个炕都捅了捅,拿出所剩不多的木柴在厨房点上炕,晚上就能一人一间,睡上暖乎乎的炕了。
虽然韩采薇空间里带了不少东西,但整理下来,还是有不少缺的,只是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也都有些疲乏了,只定了明天上街去买。
简单做了个面汤,就着剩下的饼子,当作了晚饭,吃完后一家三口围着桌子坐,开始清理目前的存货和缺货。
——————
(四)盘点物资
一家三口围坐在韩采薇搬出来的那张圆桌前,韩采薇意念进入空间,快速清点了下,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报给两人。
“首先是粮食,上次村里买的100斤都磨了做了干粮,还剩一些饼和馒头可以慢慢吃,而从庄子上拿的两千斤都还没动。”
随即又补充道,“我觉得还是再买一点,反正我这里放得下,也不会坏,今天听那田大媳妇说这里是25文一斤,相比府城50文,还不算太夸张,也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涨。”
王姨娘点点头,除掉上次在阳江县逛街买东西花去的银子,以及上次在那个村里花去的,她手上还有差不多50两银子,以及一些金银首饰都还没动。
虽然不算多,可能就是之前在韩府买几身衣裳的钱,但出来后,按现在粮价来看的话,买粮食的话还是够的,所以心里还是有点底气。
两千斤粮食看着多,去掉皮之后,也就够他们母子吃一年多点的,还是多囤一点心安,这一点她可是受韩老爷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