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咋成权臣了 3q中文 > 第211章 绑架(第2页)

第211章 绑架(第2页)

二十八岁时,父亲再次以死相逼,逼迫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赵贞吉再次心不甘情不愿的踏入考场,杏榜提名。

殿试那日,嘉靖帝出的题是让贡士们分析贾让的治河理论,得出当下治河的办法。

这在策论中属于偏题。

三百贡士只有三十几人读过贾让的《治河三策》,答卷切题。其余人都是四处海扯,拼凑华丽字句。

这三十几个博览群书的人当中,自然包括赵贞吉。

一众殿试的辅臣本来拟定赵贞吉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嘉靖帝却评价赵贞吉的答卷“语直”。将他置于二甲第二。

一甲只有三人。二甲第二等于金榜第五。这已经是一个祖坟冒烟的名次了。

刚金榜题名做了官儿,他就上了《请罢三殿工程疏》,把重臣严嵩骂了个狗血淋头。

三年后,赵贞吉又上奏疏痛斥嘉靖帝沉迷修道问仙,做了海瑞的前辈。上完奏疏他便请求还乡治学。

嘉靖帝顺水推舟:朕不杀你,你滚吧。

直到三十四岁时,他才被重新启用。得到了一件苦差事,出使西北。

之后他的官运不怎么样,入仕十五年仅仅升为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兵临京师城下。

兵部尚书丁汝夔说要放弃外城。身为六品文官的赵贞吉却跟朝廷夏官硬杠:外城破则京师破,大明亡。

那时的他四十二岁。

在那个兵临城下的夜里,六品文官赵贞吉换上了一身甲胄,登上了西直门的城墙。“三日甲胄不卸”。

为防备鞑靼进攻,他甚至成了军事发明家。命人将火药装进陶罐里,埋在城下。

说句题外话,后世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发明的“自犯钢轮火”是地雷的老祖宗。

殊不知“自犯钢轮火”便是戚继光从赵贞吉发明的火药陶罐改进而来。

庚戌之变时,赵贞吉称得上是一个忠勇之士,文官楷模。

因在西直门上的英勇表现,赵贞吉得到了嘉靖帝赏识。官越做越大。

同时,官场也像是一个磨盘,将他的棱角磨平,将他的“直”碾的粉碎。

接下来的十几年宦海沉浮,赵贞吉一路升迁,但也慢慢变成了“三不沾”。

赵贞吉没从林十三手中要到人,准备回乡了。

说句后话,若干年后,一个人将再次点燃赵贞吉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刚直,使之成为大明新政的闯将。

那个人名叫张居正

镇监府大厅内,林十三将方悠山的供词呈给了杨金水看。

此等机密,按理说不能轻易示于人。

林十三心中的盘算是:杨金水是舅舅的心腹,宦监组织“黑山会”在东南身份最高者。

我将兵变原因公之于众,会得罪严党、徐党双方。但至少我得让阉党做我的靠山。这样我才有一线生机。

杨金水看罢供词,震惊的有些结巴:“严、严阁老父子为了保住权力,竟。竟煽动兵变?”

“想整戚部、俞部就整,拐这么大的弯儿?这可是十恶不赦的谋反之罪。”

林十三道:“去年皇爷把一堆严党边镇官给查办了,又撤了严党的赵文华,导致其惊恐揉腹崩裂而死。严党这是要狗急跳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