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百户将调令交给了林十三。果然,调令上写着“命副千户林十三结束借调,返北镇抚司公干。”
第167章夷鱼记终(四千字章)
再一看调令的署名和官印,林十三有些惊讶。
署名是朱希孝,官印是锦衣卫指挥佥事。
锦衣卫的最高武官并无常设常例。有时是都督,有时是指挥使,有时是指挥同知,最低时甚至有指挥佥事统领锦衣卫的先例。
这些官职统称堂上官。
当今的锦衣卫都督陆炳是个猛人。自他掌卫权之后,下面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便都是闲散勋贵们担任,空挂名衔领饷银,并不管事。
林十三喃喃道:“裕王府那边的朱希孝做了指挥佥事?”
朱希孝这人虽是勋贵,但绝不闲散。
他是东平王朱能之后,成国公朱希忠之弟。
朱希孝上头有个嫡长大哥袭爵,大哥又有两个儿子。成国公的爵位此生与他无缘。
他这人颇为上进,考武会试登科,殿试连登二甲第八十六名武进士。
这个名次并不高。难得的却是他的出身。
大明的世勋子弟多为享乐之徒。考武举?考什么武举啊?那武举的苦是我们这些勋贵爷们该吃的嘛?
打我老祖从龙南下靖难,我祖父、我爹哪一个不是为大明朝流过血打过仗的啊!
我的苦,他们早就替我吃完了。
朱希孝却是世勋子弟中的异类。竟吃得了练武、读书的苦,高中武进士。这让嘉靖帝刮目相看。
嘉靖帝亲自下旨,命朱希孝担任裕王府仪卫典仪(仪仗队长)。
朱希孝在裕王府中勤勤恳恳,深得裕王信任。逐渐在府中专门负责秘密差事。
林十三凝视着那调令,心中暗道:谁人不知朱希孝是裕王爷的人?突然调到了锦衣卫做指挥佥事?
难道说,皇爷并不想让锦衣卫父死子继?而是要将锦衣卫交给裕王的人?
也对,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啊。陆炳只是皇爷的心腹至交而已。
林十三领着孙越、李高和三十多名袍泽返回了锦衣卫本衙。
当日下晌,陆炳将南、北司;诸千户所有飞鱼召集了起来。
陆炳指了指身边一个三十多岁,干瘦、矮小的男人:“这位是新任指挥佥事,朱希孝。”
“朱佥事出身名门,乃是靖难名将朱能之后。”
“圣上口谕,今后朱佥事兼管北镇抚司。北镇抚司大小事务,由朱佥事掌总。”
林十三从话音中听出了端倪:少掌柜陆绎刚升了北镇抚使不足一年,这就被架空了?
朱希孝站起身,对众人拱手:“诸位,今后还请与朱某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下晌,朱希孝去了北镇抚司,找百户及以上官员挨个单独谈话。
轮到林十三时,朱希孝格外热情:“十三,早就听王府少监冯保说,你这人精明能干。”
“李妃的弟弟在你手下,受了你不少照应。”
朱希孝这是在拉关系、套交情。
吕芳早就告诫过林十三:严家也好,陆炳也罢,都是替皇爷干脏活的。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未来的皇帝。外甥啊,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