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张口就来的情话 > 第二章 巧用语言(第5页)

第二章 巧用语言(第5页)

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因为你自己已感觉到了。”

这则笑话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他幽默地替自己解了围。

某男子的女友有许多异性朋友,这令男子很不满:“你是我的太阳……不!你是我的手电筒!”

女:“为什么?不是说太阳吗?”

男:“不行,太阳普照所有的男人,我只希望你照着我一个人。”

很多时候,这种醋意更多的是—种爱意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醋意就没有爱意。还有—些人故意让对方“吃醋”从而引起他(她)的注意。

睡前,丈夫要妻子到时叫醒他看足球现场直播。妻问:“明天看重播不一样吗?”

丈夫诘问:“新婚和二婚能一样吗?”

夜过半,妻子大声嚷道:“快起来看你的新娘子。”

总之,比喻要有可比喻性,这是修辞的规律。一个人若想掌握比喻幽默法,除了掌握使用本体喻体的技巧外,更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迅速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心得表达出来。

以谬制谬的幽默技巧

以谬制谬就是对一些无法回答的荒谬问题,避开正面交锋,假里藏真,给他一个更荒谬的回答,制造一种幽默的素境。

以谬制谬在辩论中最常用。在双方的辩论中,一方为了驳倒另一方的错误论题,就先假设它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依据,用语言或者行为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以便对方从这个结论能很自然地反推到自己论题的错误,从而使对方的观点随之被驳倒。这种方法用在幽默中,由于荒谬和得力巧妙的应对,常能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废奴主义者菲利普斯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一次,一个来自反废奴势力强大的肯塔基州的牧师问他:

“你要解放奴隶,是吗?”

“是的,我要求解放奴隶。”

“那么,你为什么只在北方宣传,干吗不去肯塔基州试试呢?”

菲利普斯反问:“你是牧师,对吗?”

“是的,我是牧师,先生。”

“你正设法从地狱中拯救鬼魂,对吗?”

“当然,那是我的责任。”

“那么,你为什么不到地狱去?”

牧师的指责不能不说是切中要害的,如果菲利普斯不能很好地应对,势必造成听众对他宣传的主张的怀疑。但是菲利普斯巧妙地以谬制谬,有力地反击了牧师的诘问。牧师自然无言以对了。

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一次出游前,要随从刷一下靴子,但随从没有遵照执行。

第二天斯威夫特问起,随从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巴,很快就又沾上泥巴了。”

斯威夫特吩咐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餐呢?”

斯威夫特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就又饿了。”

随从的借口并无恶意,斯威夫特的反击也无恶意,回手一击的幽默以“以谬制谬”为特点。你荒谬我比你更荒谬,你强词夺理我就比你更强词夺理。

运用以谬制谬的幽默技巧时,要注意发现对方的谬论,并对它进行全面的透视,然后寻找适当角度或是寻找疑隙进行有力反击。

一次,王安石向苏东坡解释古人造字的用意,说:“古人造字都是有深意的,比方说你苏东坡的‘坡’字,左边是土,右边是皮.所以‘坡’字的本意就是‘土的皮’;又如‘波’字,左边是水,右边是皮,所以它的本意就是‘水的皮’。”

苏东坡一听就乐了。随即反问道:“如果按照您那样的说法,那么‘滑’字一定应该解释为‘水的骨头’了!”

王安石听后目瞪口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如何反驳苏东坡来。

王安石从字体结构人手,认为“坡”字本意是“土的皮”,“波”是“水的皮”,显然是缺乏科学性和普遍性的。而苏东坡并没有立即指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而是以谬制谬,巧借王安石的逻辑,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将“滑”拆成“水”和“骨”,从而推出“滑”字是“水的骨头”的谬论。很显然,这种解释和“滑”字本义风马牛不相及,王安石的错误观点不攻自破,又无从反驳,只好“目瞪口呆”了。

汤姆和杰克在一起干活。

汤姆说:“都说一个监工能顶两个人干活。今天我当监工,你干活,咱俩能顶3个人。”

杰克说:“咱俩都当监工吧,两个监工能顶4个人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