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倾宋未删减版TXT > 第624部分(第3页)

第624部分(第3页)

“陛下的意思是?”张世杰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显然不太明白叶应武为什么说“没有白来”。

而叶应武显然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静静看着茫茫水天:“姊夫,下雨了。”

“是啊,臣随同陛下回去吧,陛下也上了年纪,不应当多淋雨啊。”张世杰急忙说道,“而或者臣让禁卫把伞送过来?”

叶应武摆了摆手:“没事,很多年都没有畅快的站立在风雨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了。”

叶应武虽然这么说,但是张世杰还是转身冲着后面跟上来的亲卫招呼,而就在此时,他听到身后叶应武的声音。那声音一开始很低,但是后来猛地提高,随着呼啸的风贯彻入每一个人的耳朵中。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叶应武张开双臂,朗声吟诵道,更或者用吼来的更合适一些。

狂风愈发的呼啸,雨丝细细密密越来越密集,天穹之上墨云翻滚,大海之上白浪滔天!

张世杰怔怔的回头看着眼前这一幕,刹那间他感觉天和地都向着叶应武扑来,并且彻底和叶应武融为一体。

在这一瞬间,叶应武就是天地,天地就是叶应武。

帝王之气,胸怀天下,不过如此。

而叶应武的声音还在风雨中回荡,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换了人间”

岸上的赤色龙旗在风中尽情舒展,而张世杰须发飞扬,静静看着眼前这一幕。

三十年,挽倾颓旧宋,开日月新天!

大浪淘沙过,当真是换了人间。

第九卷汉唐业完

《倾宋》全书完

跋·此去天涯岂孤旅

从2015年9月8日开始更新第一章,到2017年6月11日完结,将近两年的光阴转瞬而逝,不过好在这留下来的三百三十余万文字能够证明在诸位书友的陪伴下我走过了这条路。

《倾宋》全文三百三十三万,说句实话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毕竟对于我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当初和编辑签约的时候在估计字数一栏里小心翼翼的填了两百万,以为这就是我的极限,而事实证明,当主线铺开的时候,是很难收住的。

当初之所以选择南宋末年的题材,一来是因为那一段历史素来被很多人看作是华夏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也是最难挽回的一段历史,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来这应该还算一个冷门的题材,有相当大的自我展开空间,当然冷门题材也要面临读者比较少的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每一个细心阅读、提出意见的读者,每一个支持我的书友都是弥足珍贵。

作为第一本书确确实实有很多缺点,比如在时间线的控制上有很大的纰漏(主线推进太快的问题已经不是一次被提出);又比如到了后期各支线拓展的太多、浪费了不少笔墨,导致收尾的时候着实费了不少力气,将情节一拖再拖

所以在新书中我会做出几个改变。

第一是遵从老作者们的建议,将每一章的字数减少一半,然后多更新,这样回旋的余地大一些,给读者的选择也多一些。

第二是尽最大可能解决时间线太快的问题,使得情节尽量合情合理。

第三则是在塑造其余人物的时候繁简有当,尽量让每一个人展露出自己最鲜明的特性。

不过也会有几个原则我觉得我还是要坚守。

一个是关于主角,即使是主角我也不想让他变成一个高大全形式的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相应的作为,所以我不打算让主角过于完美,他也应该有他的迟疑、犹豫和错误。

第二个是一如既往关于科技树的问题,科技树会慢慢爬,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骇人的新发明。比如《倾宋》中火铳和火炮的发明都是基于当时宋代已经颇为发达的火器火药制造工业,所以其出现在情理之中。

在此要首先要感谢家中二老以及亲朋好友一直以来的鼓励,感谢编辑徐大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铘夜魔皇、菜园上的菜菜、狼狗保卫奴隶、无意沉默、凌叶风、桃花沽酒、100781、悼武华夏、54938、东方不败老韩等等(人太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诸位书友们的陪伴和支持,感谢因顾惜朝、傲骨铁心等作者同僚的建议和帮助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想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些,征途漫漫,新书《权倾南北》又是新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够继续陪伴我,听我讲一段崭新的、与众不同的故事,和我一起把这条路走下去。

此去天涯岂孤旅,幸有诸君相陪伴。

于姑苏城南石湖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