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倾宋未删减版TXT > 第554部分(第2页)

第554部分(第2页)

叶应武点了点头,跟着郭守敬向前走去。而看到了这三眼铳和连珠铳之后,本来就对于新式火器有着很高期待的吴楚材和张顺等将领,更是难以掩饰脸上的激动和期待神色,原本还有的一点儿矜持早就消失殆尽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用上好装备的将军也不是好将军。

大家都知道工部是最擅长创造奇迹的部门,早在襄阳之战中,他们发明出来的飞雷炮就起到了力挽狂澜甚至可以说是一战定胜负的作用,而之后大明南征北战的道路上,更是少不了工部的助力。而现在看到这两个新式火器,这些将领们也都意识到,这一次带给他们的惊喜有多大。

而能够放在三眼铳和连珠铳之后,又会是怎样更大的惊喜?

叶应武不慌不忙的跟着郭守敬穿过工坊,他显然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着急赶路,而是将目光落在工坊之中。按照叶应武之前的建议和规划,此时将军山以及大明其余各处的工坊全都统一采取流水线生产,而且郭守敬也专门抽调一些工部官员带着一队工匠研究水力器械。

这也是叶应武的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大明各处都是需要人的时候,无论是朝廷还是工部本身,都没有办法抽调出来足够的人手对蒸汽机等更加先进的器械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在流水线生产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不是人工能够掌控的,比如说刚才连珠铳的枪身打造,如果是单单依靠人工捶打的话,恐怕做出来一百件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两个可以使用的。叶应武对此想出来的办法自然就是借助水力器械。

叶应武熟读史书,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工业生产技术。因为在制造海船等大型工艺中,单纯凭借人工已经很难满足一些需求,在没有其余大型器械可以作为依靠的情况下,南宋人自己摸索着制造了很多水力器械,甚至包括精密的水力钟,从而起到协助生产、校正时间等等作用,而叶应武在上学的时候也曾经对这些器械有过兴趣,感慨于其精巧和复杂,只是可惜随着之后的战乱,这些器械的制作方法大多数都已经失传,能够在后世复原的不过是区区两三种,而且还是最简单的那种罢了,让叶应武颇觉遗憾。

而现在他正在这宋末,也挽回了天倾,这些水力器械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拿来代替纯粹的人力再好不过。更何况这里是江南,江南要说什么最多,那当然是水,对于这些水力器械的使用来说,再合适不过。

所以当看到眼前这一个个足有投石机高低的工坊之中巨大的水力器械时候,叶应武微微点头。

第六百零九章 烛龙衔火飞天地(上)

这些水力机械在他这个后来人的眼中,当然是有些臃肿而且作用也不是很大,真的要说功效,相比于由计算机全程操控的后现代大型机械化生产自然是远远不如,甚至就连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蒸汽机的支撑下进行的生产也有足够的差距,但是好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于人力的依赖。

更主要的是,就算是这些水力器械再怎么落后,再怎么臃肿,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南方还是北方,熙熙攘攘、千万国家,能够用得上、用的了这水力器械的也就只有大明一家!

至少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张顺和吴楚材等人心中,又何尝不是感慨万千,想想几年前叶应武在通山草创的那几个工坊的破败和可怜,曾几何时,已经变成了眼前这些气势恢宏的大型器械和大型工坊,这么多追随着叶应武一路走来、一路看过来、一路血战而来的将领们,怎能不感慨。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水力器械都有什么作用当然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也不知道但是他们很清楚,这里的器械生产已经不再需要工匠们辛辛苦苦的一点一点用手工制作,生产出来的器物也不再是襄阳城外那高矮胖瘦、良莠不齐的飞雷炮了,从这里走出的火器,和那些悍不畏死的将士们一起,支撑着大明的赤色龙旗在整个华夏大地上飘扬。

如果真的需要用语言来形容眼前这个场景的话,恐怕只有四个字。

大国气象!

而郭守敬指着眼前的工坊沉声说道:“这样规模的工坊在将军山也已经是最大规模的,一共有五座,每天可以生产火铳一百支。而在将军山,还有比这规模小一些的工坊十二座,是大明火器生产最主要的场所。”

看着一个个在水的驱动下不断运转的器械,还有器械周围赤着膀子来往大声呼喊口号的工匠,叶应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这眼前热闹的景象,并没有想上前打扰的意思。

不过似乎还是感受到了身后这并不算大的交谈声,很多工匠都下意识的回过头来,当他们看到负手站在大棚外不远处山坡上的那一道身影的时候,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放下手中的工作,屏住呼吸。而几名负责监督的工部官员也急忙跑过来。

郭守敬侧头看向叶应武,虽然他没有开口明说,但是眼睛之中流露出来的意思叶应武也看的明白,自然是想要叶应武给工匠们多说两句。跟在叶应武身后的小阳子轻轻咳嗽一声,几名亲卫顿时手按刀柄便要上前,将叶应武团团簇拥。这些工匠人数不少,而且都是年轻壮小伙子,谁能保证这里面有没有想对叶应武不利的人。

叶应武摆了摆手,让身边的亲卫们跟着便好,他虽然知道自己的安全很重要,但是更清楚如果此时自己在亲卫的层层叠叠保护下前去,恐怕就真的错过了这难得的和工匠们接触的机会。在需要的时候,叶应武绝对不担心冒险。

“诸位,朕是大明皇帝叶应武,看到诸位在此为我大明之繁荣、为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之顺利而尽力工作,辛苦了!朕,甚感欣慰!”叶应武扬起手臂,朗声说道,手中的便帽已经被他拿下来向着山坡下有如潮水般汇聚的人流挥动,那一抹向着皇家的赤龙明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叶应武的声音也在这山谷的工坊之中回荡。

“辛苦了!朕,甚感欣慰!”叶应武又重复吼了一遍,下面的人群已经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陛下?真的是陛下?”

“陛下说什么说咱们辛苦了?”

“陛下,陛下赞扬我们!”

“陛下,这是咱们大明的陛下,就站在那里!”

而一切一切的声音,都化作一个单调而且不断重复的呼喊声,无数工匠同时举起自己的双手、扬起自己的手臂:“万岁!”

“万岁!”一声又一声的万岁随着风不断升腾激荡,很快就成为这个山谷中、这将军山之中唯一的却震撼人心的呼喊声!

“万岁!”

无数的人在高声呼喊,而小阳子等亲卫脸上的紧张神色也渐渐平缓,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陛下有恃无恐的直接上前,因为在这有如浪潮的呼喊声中,恐怕任何有胆量对叶应武不敬的人,手还没有动起来,就会被身边已经陷入狂热的人扑倒吧。

郭守敬显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场面,只是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潮、看着这些在叶应武也在自己的带领下创造了太多奇迹的工匠们,心中感慨之余,也在暗暗盘算陛下这么一鼓舞,是不是今天明天这产量还能拔高一些。在这个科学狂的心中,叶应武的到来和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